第265章:這波不虧[第1頁/共4頁]
冇過幾天,朱由校在宮內收回聖諭,著令各省全麵開放鹽引,並降落鹽價。
那些鹽商打算要完整瘋了,食鹽代價俄然降落,很多手上有存貨的,都紛繁跳樓大甩賣,同時動手購入代價更低的食鹽。不過對於很多冇有乾係的鹽商來講,買賣倒是更好做了。
滿清進入江南期間,隨便查抄一個富戶就能弄到十幾萬兩銀子。大明不是冇錢。而是貧富差異太大了。
那些伶人、青樓女子、廚子、園林匠師等等為揚州鹽商辦事的群體。這個時候俄然認識到飯碗要被砸了。
此次查抄鹽商獲得如此之多的財產,對於朝廷來講,的確就是解了燃眉之急。天啟四年的財務預算已經顯得有些寬裕了,首要還稅種的不完美,加上天下各地災害又更加頻發。
現在揚州鹽商都被天子給一鍋端了,其他地區的鹽商天然不敢跳出來肇事,隻能接管如許的局麵。
福建那些地區,一斤食鹽才一文錢的代價都無益潤可圖,何況皇家鹽業公司還是以每斤5文的代價向外批發食鹽,並且福建地區曬鹽還會滲漏,必須對鹽田停止改革,出產本錢比渤海灣曬鹽要高。
很快他就證明瞭猜想,這些中心軍趕到揚州以後,直接封閉了揚州統統城門,全數許進不準出。
疇昔幾年朝廷的財務根基上都是靠鑄幣稅和皇家本錢的貿易支出來保持,天啟四年朱由校決定把朝廷財務和皇家本錢之間的賬算清楚,是以冇有調用皇家本錢的資金投入財務。
當一個行業的不平衡被消弭以後,就落空了利潤。
皇家財團則在不竭的指導言論,將食鹽代價降落歸結為查抄了揚州鹽商的成果,老百姓天然是無不鼓掌稱快,將疇昔食鹽代價居高不下的啟事都算到揚州鹽商頭上。
看到這麼多的資產,朱由校也是大吃一驚。
在倔強的手腕之下,那些騷動的上層階層頓時就被震懾住了。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當出頭鳥,觸了天子的黴頭。
畢竟這年初精鹽是個奇怪玩意,並且純度最高,氯化鈉含量達到了99.5%以上,這就是賣點啊!加上皇家禦用的名頭打出去,天然是大受市場歡迎。那些錢多的冇處所花的富人,吃穿住行都是要最好的。食鹽天然也是如此,固然實際上淺顯粗鹽純度固然冇那麼高,但口味上並冇有太大差異,但逼格倒是完整分歧的。
的確就是富得流油啊!
查抄行動持續了一個多月,這纔將那些鹽商的資產全數統計結束。
究竟是不是如此已經不首要了,首要的是朝廷勝利甩鍋,把屎盆子扣在了揚州鹽商的腦袋上,從而獲得了淺顯百姓的支撐。
不過對於那些傳統靠乾係用飯的鹽商來講,這無疑就是冇頂之災。疇昔不是誰都能進入這個行業,也因為朝廷鹽稅的啟事,形成了市場供需的不平衡,從而才存在暴利。而現在食鹽販運朝廷全麵開放了鹽引,就連街頭小販都能插手販運轉列,這讓食鹽販運直接落空了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