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伐木[第1頁/共4頁]
至於水曲柳和核桃楸等,固然在內裡也算得上是好木頭了,但三家村人普通隻用來做籬笆、小凳等不入流的東西,這也是住在大山裡的好處吧。
砍木的事情很快就說定了,天然還是要村裡的幾個老輩人做主事人,各家報了要的數量,均派了用度,有的拿現錢,有的用出工頂,另有的用送飯之類替代……寧家因為人少,以是多交了些錢,但如果與虎台縣裡傢俱的代價比,卻也隻是個小小的零頭,寧婉在內心一向感覺非常劃算。就是爹孃一貫過日子儉省慣的人,也因家裡掙了錢也冇有過用心疼。
果然小毛驢最聽爹的話,爹讓它往前就往前,讓它向後就向後,而寧婉的話就差得遠了,偶然她籌算騎小毛驢,卻碰到小毛驢犯驢脾氣,真是打著不走,推著發展啊,非常地無法!至於娘,隻能由爹牽著小毛驢纔敢騎呢。
於氏早跟著寧婉到了灶間,捧了好幾捧高梁米麪放到豬食裡,非常欣然隧道:“本年的雞贍養的多,再過些日子差未幾就有母雞下蛋了。這三頭豬長得也好,是這一窩裡最大的三個了,比老餘家本身留下的都長得肥,就是因為我們家喂糧食喂很多!”
而餵豬又分歧,豬草能夠切得粗一些,但是要用大鍋煮熟才行。三家村中的每一家都有專門剁豬草的案板、刀和鐵鍋,比起人用的固然要粗糙簡樸些,但實在是一樣的作法。將豬草、米糠、或者再加一些高梁米麪用水煮開,略晾涼後送到豬圈的食槽裡。
郭夏柱要分炊出去,起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蓋屋子。
寧梁傳聞鬆脂也能換錢,便也重視起來,每發明一團便叫寧婉,父女二人圍著樹忙了大半天,直到有人來送木耳,寧婉才起家。
寧婉從速接過來,“現在我冇事,還是我做吧。”說著敏捷地去*食和豬食。
寧婉最想添的是臉盆架和打扮台,每日裡洗臉梳頭就輕易多了;當然另有立櫃,靠牆擺著,上麵有幾個格子能夠隨便放些小玩意兒,上麵一排抽屜分門彆類的裝著東西,想找甚麼非常處所便,而不是像炕櫃那樣,翻開以後內裡是一個大大的空場,東西很輕易就混到了一處;至於桌椅,當然也是很合用的……
寧婉看著爹用斧子將樹頂端的枝枝椏椏砍下,又將厚厚的鬆樹皮剝下,都砍成為一尺來長的木段,便將這些木段放在屋子前麵壘起,砍木趁便也就給家裡帶來很多的柴火,隻一會便在東屋窗下壘到了半人多高。
餵雞能夠直接用生的菜,但要剁得非常細碎,然後摻上些高梁米糠拌在一處便能夠了。寧婉三下五除二弄好了雞食,放在兩個雞食盆裡擺在院子中間,三十多隻雞便一擁而上吃了起來。本來在三家村,雞就散養在院子裡,到了早晨才關進雞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