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重生之商海驚濤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財團

第一百八十二章 財團[第1頁/共4頁]

固然這個項目標總造價高達70億港幣,不過前期的設想、地盤等題目都已經過森扶植株式會社處理了,並且海內的野生和建材相對於外洋同範例的摩天大廈,本錢還是相對昂貴的。楊星之以是接辦後還敢追加預算,晉升了大廈高度原始設想,這是一個來由。

楊星的打算很簡樸,他但願趁機對韓日的幾大財團動手,他在打算裡提到中星國際前後從香港捲走了30多億美金,又今後次亞洲金融風暴中獲得幾近一樣數量標投資收益。刨去海內浩繁項目需求的投資以及幾大上市公司留下的生長資金,楊星現階段能夠動用近30億美圓的資金停止外洋收買,他的定見是不要零敲碎打的找多家東南亞企業動手,而是集合氣力直接應戰一到兩家日韓的支柱大財團企業!

楊星倒另有表情細細體味藍山咖啡的香味,他對王伊人和溫恬暴露會心的淺笑,冇體例,隻要提到有大錢賺,即便涵養再好的“儒商”汪雲起都丟下他最愛的古玩,急倉促的趕來一探究竟,真是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啊!

這類鼎新思路起首打擊的就是日本傳統的財團形式,大型金融機構開張的陰雲覆蓋在日本排名前十位的大銀行頭上。97年11月17號,日本北海道地區最大的銀行拓殖銀行宣佈停業,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最大的銀行開張事件。北海道拓殖銀行是因為接受了約莫78億美圓的钜額壞帳虧損而開張,金融風暴終究對亞洲最大經濟體發威了。在此之前,接管了北海道拓殖銀行大量資金支撐的森扶植株式會社就預感不妙,為了能從北海道拓殖銀行這艘正鄙人沉的大船上及時脫身,森扶植株式會社被迫以造價的三分之一股分讓渡了上海環球金融中間,楊星可謂是撿了個大便宜。

財團經濟的核心最早是由日本當局提出和誇大“團隊精力”,仿效二戰時“護送船團”體例,船團的中間是大型金融機構,以它為中間各企業抱團而生,像護航那樣不讓財團內首要企業後進。在如許的思路下,日本大型金融機構不開張幾近是每個日本人腦筋中的固有印象,日本六大財團的停業麵乃至擴大到了日本人餬口的每個方麵,楊星曾經打交道的日立公司就是六大財團中富士財團的一員。

另一個說不出口的來由是,他記得後年完工的台北101大廈總高508米,一躍超越金融中間本來設想的492米高度,成為天下第一高樓。憑甚麼阿扁當總統能為天下第一高樓剪綵,而這幢大廈本來的時空裡,一建成績淪落到天下第二?楊星不想本身的中國區總部大樓才修好就被超出,重新設想後就是要壓住台北101大樓一頭!並且貳心底另有一個更大的胡想,如果此次金融風暴能賺過他的料想,他也想率性一把,兌現在初次到達香港啟德機場時的豪言,在香港的總部必然要超越將來那幢天下第一的迪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