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重生之神級學霸1 - 249.第249章 分數線出爐

249.第249章 分數線出爐[第1頁/共3頁]

換言之,隻要超越了分數線,門生就有八成的概率考上大學。

薛達城立即沉默了,半天道:“不曉得黌舍裡,分數線估的準不準。”

……

對80年代人來講,考上大學,即便不是一個好大學,也是令人務必奮發的。這與後代的高考截然分歧。

高考閱卷事情結束的當日,薛達城顧不上歇息,第一時候衝去看分數線。

“最高分為甚麼冇出來?”

這下子,記者們都鎮靜起來了。

薛達城踮著腳,才瞄到本身想曉得的東西。

由此能夠看出黌舍名字的首要性。像是東南大學,首批211和985的黌舍,地處南京,名師輩出,光是專職院士就有十幾個,卻因為校名貧乏重點,乃至於它在大多數省分的登科分數隻在重點節製線上。與之相反的是中心財經大學,第三批的211院校,終究也冇能成為985院校,旗下一名專職院士都冇有,長江學者也是個位數的程度,更慘的是校園麵積小的不幸,乃至比不上都城的某些重點中學,但就是如許一個軟硬體全麵掉隊的黌舍,它的登科分數卻比各省的重點節製線高50分以上。

不過,比他腿腳快的人多的是。

“對了?偏差未幾?”

“起碼15分。”這位比劃了兩下,紅色的菸頭在空中飛。

他熟諳的人多,問。了兩句,就有人答:“你們應當是猜對了。”

當然,後代門生的合作也是分歧。80年代每年隻要三四十萬名畢業生,本科生不過一二十萬,麵對天下以千萬計的崗亭,天然是想去那裡去那裡。到了30年今後,天下六七百萬名畢業生,麵對以千萬計的崗亭,想做到一一對應就很困難了。另一方麵,當年的本科生不但要與同齡人與往屆生合作,他們還要和碩士生和博士生合作,除此以外,海歸的留門生中,也不乏哈弗耶魯劍橋牛津之類的名校生。

重點線:415分。

其事情量之大,足以令人汗流浹背。

“閱卷不是給閱卷費嗎?有煙錢不拿,回家喝西北風啊。”薛達城調侃了一句。

“物理太難,本年有門生要虧損嘍。”

現在的記者都是官媒,膽量一個比一個大,來了興趣今後,直衝招生辦內裡。

而填了這兩項的考生,隻要過線,落榜的概率就大大降落了。

本科線:375分。

重點線就是遵循重點黌舍的登科名額,從上往下數出來的,卡到多少分,多少分就是重點線,本科線也是一樣的事理。

薛達城的頸椎不好,批閱了一個早上的卷子,就累的像狗一樣了,好輕易聞聲有人叫著吃午餐,立即竄了出去,站在樓道裡就向同校的教員抱怨:“今後不能再搞這個了,要性命呀,我想看看門生的作文,都冇時候細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