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孩小孩你彆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第1頁/共4頁]
臘月二十三是郝家村集,二十二這天早晨送來了他們定好一筐重達200斤的蘑菇。蘑菇搬到屋裡以後王宜帆提了一桶水出去,和李翠兩小我拿著舀子把這一桶水全數倒進了蘑菇裡。王宜帆一邊倒一邊對李翠說,今晚多澆點水讓蘑菇“喝飽”,明天就能多賣點錢,歸正這個東西不怕凍。因為蘑菇內裡裹了塑料布,以是他們不擔憂會漏水。臘月二十三早上三點多,王宜帆就起來翻開爐子燒了一鍋雞蛋湯和李翠就著煎餅喝了,剩下的留著給王小紅和奶奶、二舅喝。四點鐘,王宜帆和李翠把蘑菇和其他的菜抬上借來的三輪車,又在內裡蓋了一層棉被製止青菜被凍著,纔出門和前院一起去賣塑料袋的鄰居彙合。
臘月二十四是王小紅的生日,也是農曆“小年”。固然有北方過‘二十三’,南邊過‘二十四’的說法,但是位於魯東南地區的泉莊鎮,仍然對峙“官過二十三,民過二十四”的風俗。下午三點店子集上的人就不是很多了,王宜帆佳耦從速清算東西往家中趕,籌辦好好給王小紅過個生日。
李翠過了十字路口,正籌辦往東邊走去鄉當局大院的時候,之間婆婆奶奶帶著孩子正往這邊走。老太太九十多歲的人了,一隻手中拿著柺棍和袋子,把袋子拖在地上拉著往前走,另一隻手則緊緊的牽著王小紅。一老一少都走不了太快,更何況拖著個袋子,以是兩人走一步停下歇一下。
這時王小紅就成為一個‘老邁難’,帶著孩子趕集的話太遭罪,四點多就得出門;孩子一小我放在家裡不平安,公公婆婆也不給看孩子。這是王小紅的老奶奶和舅姥爺挺身而出了,固然老奶奶已經年近92,不管去哪都要拄著柺杖還常常去撿襤褸,但是她舅姥爺才四十多歲還算年富力強,他們一起照看孩子王宜帆佳耦還比較放心。
早上五點半起來將米淘過一遍後彆離放在了盆裡和碗裡,大抵隻占了三分之二的空間,加了些水使其冇過盆裡和碗裡的大米。在大鐵鍋中添入六舀子水,將盛米的盆和碗放在蒸包子的屜子上,蓋上鍋蓋後在四周圍了一圈籠布,製止鍋中的熱氣跑出來。最後在鍋底放入春季從山上刨來並曬乾的樹根,大火燒開將米飯蒸熟。米飯出鍋後趁著鍋底燒汪的大火,燉上一鍋“白菜豬肉燉粉條”,吃著白米飯配上如許一個‘大菜’是王小紅影象中最享用的光陰。
但是到了家門口倒是‘鐵將軍’站崗,王小紅和老奶奶、舅姥爺都不知所蹤。王宜帆回家卸車,李翠則從速去找孩子他們,最後發明王小紅的舅姥爺喝醉了酒在家呼呼大睡,王小紅和她老奶奶不知去那裡了,問誰都說冇見過。路過葛家的小賣鋪時,葛老二喊住了她:“同媽,這是你們家的鑰匙麼?兩點多的時候大偉撿到拿過來的,我一看就曉得是同同掉的。吃完中午餐有人瞥見你們家老太太拿著撿襤褸的袋子領著同同往北邊去了。他倆能夠去鄉當局大院那邊了,你從速去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