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越南新主(六)[第1頁/共3頁]
“我們手裡頭天然有大義,”慈禧太後淺笑說道,“我們是宗主國,天然是大義在手。”
到了乾隆年間,黎朝處所盤據權勢非常強大,1592年,後黎朝大將鄭鬆擊破北方莫朝,後黎朝重返升龍。此時鄭鬆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安然王”,把握官吏任免、征稅、抽丁、治民等權,職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隻賣力臨朝聽政及訪問使節,後代史家以“黎氏為皇,鄭氏在朝”來描述此一局麵。越南南部則由阮氏家屬節製,早在黎莫南北對峙期間,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見鄭檢猜忌本身,便自請出鎮順化,時為1558年(天祐二年)。阮淦在順化主動運營,爭奪民氣,到今後生長成“阮主”政權。
“按照京中的奏報,說黎湣宗後代已經秉承四代,都是單傳,現在的擔當人叫做黎道源。”慈禧太後翻著奏摺,“禮親王說能夠冊立這報酬君,重返越南,複黎朝國主之位,慶海,你感覺如何,此事可行嗎?”
在行在當中人手不敷,王愷運臨時充當秘密秘書之職,聽到太後叮嚀,因而他翻開了摺子,略微一看,頓時挑起了眉毛,“西聖,這摺子,您還是要看一看比較好。”
慶海公然對於越南之事非常體味,侃侃而談,黎朝的建立還是在明朝的時候了,1407年,中國明朝滅越南胡朝,兼併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擾民之舉,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義,使得反明牴觸不竭。1418年,黎利在藍山叛逆反明,自稱“安定王”。黎利服從少尉黎隻的建議,於1424年起先占據越南中部地區,再占據東都(今河內)。黎利於1427年(明宣德二年)將明朝逐出越南。黎利擊敗中國明朝占據軍後,公佈《平吳大誥》,宣示其擯除明人,答覆國度的功業及建立政權的公道性。1428年(順天元年),黎利稱帝,是為後黎太祖,國號“大越”,建立後黎朝。明朝亦冊封黎利及承認其政權,兩國訂立黎氏嚮明三年一貢之例,明朝不乾與越南內政,保持和好。
“乾隆爺也為了越南出兵過一次,這就是十全武功之一的安然南,”慶海持續說道,“但是此中有所盤曲,咳咳,先勝後敗,高宗天子以為黎湣宗黎維祁已失民氣,不能為越南之主,上天已經把黎朝拋下,故此不再助他複位。”
踏入18世紀後半期,南邊阮主政治廢弛。1771年,歸仁西山邑產生阮嶽、阮惠、阮侶兄弟起事(史稱西山叛逆),打擊阮氏政權。西山阮氏結合鄭主,於1776年攻破富春(即順化),次年擊殺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暘,顛覆阮主政權,阮侶於1778年稱帝,阮主權勢剩下阮福映持續抵當。此時,北方鄭主政權亦閃現衰象,“將惰卒驕”,阮惠乃北征鄭氏,於1786年擊敗鄭軍,鄭主鄭楷他殺,升龍落入西山阮氏節製之下。鄭槰繼位為末代鄭主,但與黎昭統帝內鬨,在位僅一年餘便出逃,鄭氏政權閉幕。昭統帝詭計規複權力不遂,於1789年(昭統三年)逃入中國,後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