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二十一、慧眼識英(二)

二十一、慧眼識英(二)[第1頁/共3頁]

“鹽大使儘管鹽場,出息倒也不錯,不過冇成心機。知縣雖小,一縣的父母官,能殺人也能活人,能夠好好做一番奇蹟。”

小胡最機靈,一看他的神情,就曉得決非謊話,隨即笑道:“唷!失敬,失敬,本來是王老爺,一向連名帶姓叫你,不知者不罪,還要寬恕小的。”

“噢!”小胡冇有再介麵,王有齡也不再提,五百兩銀子不是小數量,小胡不見得會有,就有也不見得肯借。

捐官隻是捐一個虛銜,憑一張吏部所發的“執照”,獲得某一類官員的資格,如果要想補缺,必獲得吏部報到,稱為“投供”,然後抽簽分發到某一省候補。王有齡尚未“投供”,那裡談獲得補缺?

講完這些捐官補缺的法度,王有齡又說:“我所說的要‘本錢’,就是進京投供的川資。如果景況再餘裕些,我還想‘改捐’。”

“仕進?”小胡大為驚奇,“如何做法?你同我一樣,連‘學’都冇有‘進’過,是個白丁。那裡來的官做?”

“總得五百兩銀子。”

“感謝。不必破鈔。”王有齡推委著。

走了未幾幾步,聞聲前麵有人在叫:“王有齡,王有齡!”

“不要挖苦我了!”王有齡擺了擺手,苦笑道,“說句實話,除非是你,彆人麵前我再也不說,說了反惹人嘲笑。”

“我有點小事托你,現在還冇有想伏貼。還是明天下午再談。你必然要來,我在這裡坐等,不見不散。”

小胡沉默,內心有些看不起王有齡。捐官的景象不過乎兩種,一種是做買賣發了財,富而不貴,美中不敷,捐個功名好進步身價,象揚州的鹽商,個個都是花幾千兩銀子捐來的道台,那一來便能夠與處所官稱兄道弟,平起平坐,不然就不算“縉紳先生”,育事上得公堂,要跪著回話。再有一種,本是官員家的後輩,書也讀得不錯,就是運氣不好,三年大比,次次名落孫山,年紀大了,家計也艱窘了,總得想個餬口之道,走的就是“仕進”的這條路,改行也無從改起,隻好賣田賣地,奉求親朋,湊一筆去捐個官做。象王有齡如許,年紀還輕,應當刻苦勤奮,從正路上去湊趣,不此之圖,而況又窮得衣食不周,卻癡心妄圖去捐班,豈不是冇出息?

看他如此叮嚀,王有齡也就承諾了。到了第二天下午,依約而至,不見小胡的蹤跡。泡一碗茶得好幾文錢,對王有齡來講,是一種華侈,因而沿著山路一向走了疇昔。城隍山上有好幾座廟,廟前有耍把戲的,打拳賣膏藥的,擺象棋攤的,不費錢而能夠消磨光陰的處所多得很。他這裡立一會,那麵看一看,到紅日銜山,方始走回原處,還是不見小胡。

為了美意難卻,王有齡跟著去了。一起走到“城隍山”――“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吳山,挑了個能夠瞭望萬家燈火的空曠處所,一麵喝酒一麵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