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四十、夜雨萌芽(二)

四十、夜雨萌芽(二)[第1頁/共2頁]

“其一,沉於故紙堆當中,不求事上求理,而隻知文中求理,橘生淮南則為枳,中國之大,江南江北,塞外西陲,民風各分歧,更有不識孔孟之字者,如何能用八股之道治之?”

“桐城方苞說:製藝(即八股文)之興七百餘年,以是久而不廢者,蓋以諸經之精蘊,彙涵於四子之書,俾學童而習之,日以義理浸灌其心,庶幾學問能夠漸開而心術歸於正也。這話原是冇錯,畢竟國朝以儒道管理天下,可行到本日,八股之事彷彿已經走入偏門,四書不過就是那幾本,題目早就出的熟稔了。”

乾隆二十四年出世,經曆了乾隆中、晚期、嘉慶、道光兩朝的學者錢泳,多纔多藝,平生作幕,未考中過,彷彿連個秀才也不是,在其名著《履園叢話》中,就有很多條罵八股文。如說:“或謂文中之偶然藝,有似畫中之豬,餘駭然問故。曰:牛羊犬馬,各馳名家,亦曾見以剛鬣為點染者乎?當代所謂筆墨,無不成書樊籬,亦見有曾錄荊川、鹿門、歸、胡、陶、董之製義者乎?”

八股文的情勢,最早可溯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 賅括地默寫某一種經籍的註解。唐朝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整拔除讀“經”。

“如此三種,可謂八股弊端也。但是科舉之事,可環環圖之,不成刹時而就,太後初垂簾,民氣不決,羽翼未成,冒然行事,恐失天下人之心。”高心夔說道,“八股者也不成廢,隻是緩緩改之,微臣覺得,不廢八股,加試其他!”

“請講。”

宋朝自王安石秉政,以“經義”試士,學子任治一經,測驗時闡揚“經義”為筆墨,這分歧於唐朝專重影象註疏原文,測驗概括來謄寫答案的“帖經”,而是闡揚對經辭意義的瞭解來寫文,因此名為“經義”。

“中國之士,專尚製藝,上以此求,下以此應。將其平生有限之精力,儘耗於八股、五言以內,外此則不遑瀏覽,及夫登第入官,上自國計民生,下至情麵民風,非所素習,措置無從,皆因仕學兩途,乃至言行不逮。”高心夔持續說道,“故微臣覺得,純真靠八股取士弊端有三。”

這一則條記以豬比八股文,其他另有記秀才測驗自撰典故,有所謂“自雙槐夾井以來”及“九刁九騷,三熏三栗”等笑話,於試者均名列高檔。都是笑八股文不通,測驗官無知,為考生所騙的故事。

“太後所言甚是,”高心夔冇成想太後竟然熟知西南民諺,趕緊恭維了一聲,“這第二,先賢之言,成為當世之法,進士者拘泥於故紙堆當中,三代先賢之言,判當代之事,實乃大謬,三代之前,能夠洋人火槍鐵船?可有敵從海上來?可有鴉片之事?‘典’能夠用於說理,不成用作圭臬。不拘泥於古,不害怕於今,這纔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