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一舉多得[第1頁/共3頁]
當然了,遭到《fate》利好刺激,小火伴公司旗下獨一上市公司嘉禾,市值已經飆升到了200億元,震驚了全部香港的金融市場。無數人吐血,表示早曉得當年嘉禾市值不敷2000萬元的時候抄底,到現在已經獲得了幾百倍的收益(因為嘉禾增發,以是不成能是千倍收益)。
王啟年天然不會那麼乾,起碼嘉禾作為小火伴旗下獨一的上市本錢平台,他不會輕易的讓出控股權,即便現在嘉禾的估值,泡沫真的非常大。
更有一些比淺顯投資者聰明一點的“套利黨”,此時也混了頭。錯過了此次套利,能夠暗溝翻船。因為,嘉禾此時支撐股價的除了公司估值和生長,更大的身分的牛市。牛市內裡的資產泡沫,讓代價的股價,看起來不是那麼刺目。換做是熊市,即便嘉禾股價跌到20塊錢,十倍市盈率,也會有無數人在挑刺,以為不值這麼多。
光是小火伴公司電影停業,穩定的院線停業,和大量的新片投資,讓小火伴公司在影視方麵,也是每天都在產生利潤。
即便的嘉禾的實際節製人王啟年,曉得中國將來影視行業的遠景,也感覺媒體對於嘉禾的批評,過分於誇大。隻不過,王啟年作為公司的老闆,不會絕望的對媒體和本錢市場說——你們比我還看好我的公司。
而一些奪目的上市公司,也永久隻會在泡沫最大的時候,把股票賣給投資者。而賣股票的體例,既有鹵莽的直接減持,也有更文雅的增發新股。
當然了,如果電影在各地的票房分紅款。超越了保底金額,代剃頭行方,還是要追加付出分紅款的。
而無數股評家,已經預言,嘉禾將來一年內,股價能夠會漲到每股200元!固然,他們列舉一些,將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生長遠景,以及嘉禾的生長速率,這都是對的。但是……現在的代價都透支了將來很多年的生長,人們竟然還預期,會進一步再漲一倍。
這就跟拍電影無關了,更多是貿易運作才氣。
當然了,為了照顧小火伴公司旗下的獨一上市公司嘉禾文娛,這電影的投資有一半是嘉禾文娛的資金,之前。這筆資金小火伴母公司墊付。比及了跟環球的發行商簽訂了一係列合約,確保無風險,且存在龐大的票房分紅設想力空間以後,電影的投資方變成了嘉禾文娛投資2億元現金,獲得這部電影的60%的投資權益。小火伴公司本身也把權益降落到20%。彆的,20%的投資,為了拉攏各地合作火伴和乾係戶,以是,拉上了其他的投資方。比如,海內裡影、上影兩大巨擘,都投資了2000萬元。這兩千萬元,是在電影收到大量預付款,百分之百不會虧蝕的時候,纔開端投資的。旱澇保收的投資,也是為了保持與這些合作方的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