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 第117章 守著銀山要飯

第117章 守著銀山要飯[第2頁/共4頁]

但是現在軍餉和宗室開支都大幅縮減。

“剛纔是朕失態了,諸位愛卿請起。”

高鴻圖點頭道:“或者減低餉銀標準,或者縮減邊軍數量,或者二者並行,總之有多大才氣就辦多大的事,有多大鍋就下多少米。”

“聖上還要通過各地鎮守寺人征收商稅?”張有譽寂然道,“方纔在彝倫堂上,眾士子的群情聖上也聽了,遣礦監、稅使到各地征收商稅,入聖上內帑之稅銀不過十之一,此舉害民卻又無益於朝廷,臣請聖上三思!”

聽到這,四位閣老另有戶部左侍郎張有譽刹時就警戒起來。

以是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溫養,漸漸來。

按照可托史料,到明末時,曆代積存外加美洲、日本輸入,大明庫存的白銀起碼有七億五千萬兩!

這時候你們不想著同心合力守徐州,竟然還想著本身的一畝三分地?

“聖上聖明!”史可法等五人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大明的耕地分三種,第一種是民田,就是老百姓私家的耕地,稅率是三升三合五勺,第二種是皇莊和宗室莊田,就是天子在京畿圈占的耕地,另有各地藩王在各省圈占的耕地,這些耕地的稅率是零,一分錢的稅都不繳。

處理國用不敷困難?很抱愧,我們也想不出體例。

“六百萬兩起解南京,用於朝廷開支,此中二百萬兩用於勳貴、官員俸祿發放及六部各寺院之常例開支,一百六十萬兩用於宗室之各項用度,最後的二百四十萬兩作為徐州、武昌各鎮之軍餉開支。”

官僚機構層麵能夠騰籠換鳥另起爐灶,但是思惟軌製上就要循序漸進,一丁點的暴躁都有能夠招致不成測的結果,以是必須慎重。

高鴻圖下認識的就想說此次絕對不會,但是話到嘴邊卻又硬生生的咽歸去,因為他真的冇才氣打這個包票。

史可法等四閣員也拱手說:“請聖上三思!”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臣等無能乃至聖上自輕至此。”

朱慈烺也說道:“不算即將要編練的鄉勇,隻是武昌左良玉的一鎮再加上徐州火線的二十八鎮邊軍,一個月的坐餉就要40萬兩,一年就是480萬兩!這還隻是坐餉,如果遭受建奴打擊就要發戰餉,一個月就要120萬兩!”

“此舉亦不當。”薑曰廣皺眉說道,“朝廷又豈能與民爭利?”

重農抑商的汗青慣性,要想破掉真冇那麼輕易。

不就是幾個商稅?又不是刨你祖墳,你們至於這麼大反應?至於麼?

“以是,實際到手隻要120萬兩對嗎?”

崇禎輕歎一聲,說:“實在不可的話就隻能發賣江南的官田。”

南直這五千多萬畝官田隻正稅就有三百萬石之多,加上浙江官田的一百萬石,就是解送到京師的四百萬石漕糧,這四百萬石固然入的是內帑,但是也要到戶部走一遍賬,算在撥付給宗室的五百萬兩以內,並不算天子內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