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轉運糧食[第1頁/共4頁]
能夠設想,每個月領糧餉的時候都是直接從勤王士子手中支付,領糧餉之前還要高喊當得大明朝的兵,吃得萬歲爺的糧,幾個月後,土兵對大明朝的歸屬感就會極大的晉升,對崇禎的虔誠度也會有個大大的晉升。
“就從徐州士子中調吧。”崇禎道。
彭泓澍道:“但是現在聖上你來了這麼一手,臣等倒是百口莫辯了。”
“回聖上,草民曾經去過雲南,但不是販糧去的。”汪平山說道,“是販茶去的,草民先從福建買了茶,揉製成茶磚,再乘大船走水路到武昌,然後換乘劃子接著走水路到貴州的銅鼓衛,然後就隻能走陸路經普安衛進入雲南境內,福建到雲南水路加水路六七千裡,起碼需求走半年時候,從武昌算起的話也有三千多裡路,約莫需走三個月。”
接了這一樁買賣,或許會因為誤了日期而給家屬帶來大禍。
但是崇禎心下也有遺憾,因為此次行動未竟全功。
當這些土兵排著長隊從皇家錢莊武昌分號領到賦稅以後,一個個都對崇禎、對大明戴德戴德,直感慨碰到了好天子。
崇禎這一手玩得極其標緻,不但當眾羈押了彭泓澍、彭柱朝等二十多個大小土司,並且還冇有激起永順宣慰司及保靖宣慰司六萬多土兵的叛變。
高起潛領了旨意,很快領著康百萬進入行轅,跟著康百萬一起出去的另有兩個穿著樸實的年青人,但倒是一臉的奪目。
好天子啊,說給多少就真給多少,不打任何扣頭。
堵胤錫已經帶著徐州及歸德的十萬鎮兵歸去,但是跟著他南下的三千士子卻隻歸去了一半,另有一半留了下來。
三個月作戰再加三個月行軍,六個月應當能安定兵變。
古往今來,有多少戰役就是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而輸掉的?
“領旨。”徐應偉當即帶著新軍押走彭泓澎等土司。
太子妃但是懷著朱家龍孫,天然得關照一句。
“不消到昆明,隻需轉運至普安州便可。”崇禎道,“現在是蒲月尾,你們隻需在八月尾之前將60萬石軍糧運至普安州。”
胡仁之緊接著說道:“草民曾經販酒去過雲南,不過走的是海路,先乘大船走海路到廣州府換乘劃子,再朔西江(珠江)而上到安隆司,最後經水路到昆明,從南京到昆明水路加水路六千多裡,起碼需求走四個月,還得是順風。”
本來被留在徐州的三千勤王士子,將充為四個鎮台的軍官,彆離是徐州、歸德、武昌以及雲南,每個鎮台留750個勤王士子。
“再另有,必須包管士子的安然。”
徐應偉道:“聖上,是從一千領兵士子中調,還是從徐州士子中調?”
“那就好。”崇禎淺笑點頭,又指著兩個年青人問道,“親家,這便是你找的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