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明的錢去哪了?[第1頁/共4頁]
“王大伴,你守住帳門,任何人等不準靠近十步以內。”
“成果就是,大要上的行政開支是減下來,”
“啊?”朱慈炯難以置信的叫起來,“但是關寧軍兵力最多時也隻要十二萬,京師淪亡之前更是隻剩下6萬。”
“皇兄,不對吧?”朱慈炯忍不住辯駁,“邊鎮募兵不是已經有了900萬兩?這麼多銀子還不敷嗎?還要父皇拿內帑的銀子補洞穴?”
“此中必定有貪汙,但並不是全數都被貪汙。”
“父皇,兒臣確切有一言不吐不快。”
朱慈烺有些活力的道:“這麼說官員俸祿開支遠不止400萬兩?”
“他把官員俸祿定得低低的,初誌是好的。”
朱慈烺說完,帳蓬內一下溫馨下來。
頓了頓,又問道:“那麼該如何破解這一困局?”
“內帑?內帑的銀子不是宮中的內侍通過稅監、礦監另有織造局征來的麼?”
隻要朱慈炤已經打起打盹,對父皇和兩位皇兄的話題涓滴不感興趣,崇禎卻也冇有苛責他,人家不喜好政治,彆強求。
朱慈烺歎了口氣:“二弟,你曉得募兵的月餉是多少嗎?關寧軍才折色2兩,其他募兵的折色更是隻要1兩!既便遵循關寧軍的標準,一個募兵一年也隻需24兩餉銀,900萬兩餉銀足以保持一支將近40萬人的雄師!”
之前太子年幼,以是萬歲爺對他隻要寵嬖。
朱慈烺則是一臉深思之色,明顯還冇有想好,又或者有了新的發明。
“福利?”朱慈烺、朱慈炯另有朱慈炤都一臉茫然,啥意義?
“稅監、礦監另有織造局?冇錯,剛規複稅監、礦監的頭幾年,是給內帑彌補了一些銀子,但現在就隻剩下仨瓜倆棗,偶然乃至入不敷出,特彆是織造局,從崇禎七年開端就再冇有上解過內帑一兩銀子的利潤。”
自古以來,最難相處的就是天子與儲君。
“但是各種隱性開支卻如開閘大水般眾多。”
站在四周的幾個大寺人刹時警張起來。
都說大明的官員貪鄙成風,成果最大的贓官是他們父皇?
朱慈烺接著說道:“但是餉銀倒是一兩冇減!”
“就說內閣漂冇的這一成,實在是用來給京師官員發福利了。”
“但他的做法過於簡樸鹵莽,官員的手裡把握著權力,他們會不給本身謀好處?希冀他們本身監督本身?這不是扯淡麼。”
朱慈烺接著說:“這三者當中,募兵軍餉隻能增不能減,官員俸祿減無可減,以是獨一能夠縮減的便是宗室開支這一項。”
“冇錯,每年300萬兩的內帑銀子就是從宗室開支中剝削來的,要不是有每年300萬兩內帑銀撐著,我們大明早亡了。”
“是啊,去哪了?”朱慈炯茫然道。
崇禎悄悄點頭,從萬曆中期到現在根基就是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