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漢人天下[第1頁/共5頁]
小英子眨巴眨巴眼睛,湊到蘇偉身邊道,“那,師父,我們?”
兆佳氏緊抿著嘴唇,硬生生地扯出一抹乾笑,“妾身在家裡等著爺,爺必然好生的返來。”
康熙爺臥在榻子上,貴妃佟佳氏輕搖著團扇坐在一旁,細細稟報著後宮的各處用度。
“簡樸些也好,”康熙爺閉上眼睛,緩了口氣,“到底與四妃是分歧的,添些用度也就是了。”
胤禩跟何焯在廊下飲茶,六月的天已經帶了些暑意,漂渺的茶香後,胤禩放下茶碗道,“此次皇阿瑪南巡返來,朝中倒是溫馨了很多。此前,替直郡王參奏太子的,一大半都偃旗息鼓了。”
“是,”佟佳氏輕抿嘴角,低了低頭。
“一來一去太華侈時候,”蘇偉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你派人帶著銀子直接前去交代吧。旁的不怕,就是讓海都務必理清賬冊,打牲烏拉處的職責與我們的買賣不要混在一起,最好職員也都分開。盛京莊子也是,公私分清,如果有渾水摸魚的,直接打發了事!”
“主子,晚膳在這邊用嗎?”張至公公極力收斂著嗓音,以圖不打攪自家主子的思路。
“小的已經聽穆爾察莊頭說了,”謝慶彎了哈腰道,“恰好,小的邇來要押送一批貨色去山西,不如讓小的把這些皮料帶到山西發賣。小的熟諳幾個財東,專收買皮料,製作蒙靴,該當恰好用得上。”
“貝勒爺客氣,”何焯低了低頭,“實在,這太子在官方的名譽也是當今聖上一手促就的。當初,皇上初登大寶,內有權臣霸政,外有三藩反叛,這九五之位岌岌可危。康熙爺冊立年幼太子,也是防著大清的江山落到旁人手裡。這麼多年來,東宮之位越穩,大清龍脈也就越有保障。隻不過,誰也未曾想,二十幾年後會變成當下的景況。”
“老母與胞弟都在姑蘇,”何焯拱了拱手,末端摸索地問道,“貝勒爺但是要在江南有所作為?”
何焯皺起眉頭,略一思忖,恍然低頭道,“貝勒爺放心,微臣這利市劄一封,讓臣弟立即動手此事。”
謝慶被請到了莊子裡,蘇偉獨居的大院中。
從西配院出來,四阿哥破天荒地冇有回正院。
半夜時,夜色濃厚,悄無聲氣間,一支蒙古設備的輕騎悄悄潛到了大營四周。
阿進泰連續幾日歡迎信使後,向太子稟報導,“殿下,漠北蒙古情勢過分龐大,固然有土謝圖汗部劄薩克多羅郡王,車臣汗部劄薩克鎮國公從中調停,但收成仍然頗少。絕大多數人持張望態度,不想等閒參與進皇子間的掌權奪勢中。”
何焯微微一笑,拈了拈半須道,“貝勒爺有所不知,朝中顧忌的哪是江南文人,他們顧忌的是天下漢人的心中歸屬。所謂滿漢一家,高傲清入關以來,便是當朝者執掌天下的重中之重。我們康熙爺對漢家文明,漢人士紳更是尤其正視。江南古來多才俊,文人學子的章籍典冊常常反應民情,照應民意。對他們的尊敬,也彰顯我們大清對漢人包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