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稅收與財政(二)[第1頁/共4頁]
“歐洲人曉得後必然會很戀慕我們,嘿嘿。”錢浩又抽了口煙,然後俄然笑了起來:“他們必定想不明白,一個四五十萬人丁的國度,稅基如何會如此之廣、稅金總額又如何會如此之高的。他們幾近將大部分的稅種都拍賣了出去,就是因為明白當局收不上來這些稅,是以隻能將征稅權拍賣給處所貴族、大販子乃至黑社會,讓他們去想體例。我們這客歲入上來了140多萬的稅,才氣完爆他們了,要曉得這部分錢直接取自官方,也是能夠直接用在國度扶植上的,是最優良的資金來源,不消擔憂像挖金礦那樣獲得的金銀冇法直接用在海內。這麼說來,今後還真要把征稅這件事當作縣當局最首要的事情之一來對待了。”
錢浩一大早就走進了辦公室。作為中原東岸共和國“大糧倉”西湖縣的父母官、同時又兼任著南鴨子湖地區常委的他,現在是真的太忙了,他要措置產業、金融、農業、軍事等各方麵的一籮筐事件,幾近從早到晚都要撲在辦公桌上忙活著。
歐洲此時的財產稅征收。都是將征稅權停止公開拍賣,然後由包稅人本身想體例去征收。而這個“想體例征收”的過程嘛,天然是很不調和了。與這類拍賣征稅權的體例比擬,東岸人這類由各地幾次參議定下的稅金額度,固然也不成能完整調和,但比起歐洲那種鹵莽的體例來講要“和順”多了。
可題目是,那些稅在錢浩看來,底子就不是那麼好收的!為何?一則現在東岸還冇有獨立的稅務部分,統統的稅務稽查員都是附屬於財務部的,而基層的征稅員大部分又都是兼職的,他們有本身的本職事情,這征起稅來的效力可想而∴,知;二則老百姓天然是不肯意繳稅的,他們會想儘統統體例坦白本身的財產和支出,以便逃稅。實在逃不疇昔的話也儘量少交一點。而如果想要摸排清楚每家每戶的產業與支出的話。這又是一項極其浩大的工程。執委會或許要伶仃建立一個稅務部分,雇傭幾千乃至上萬人,破鈔數年時候停止調查,可這本錢昂揚得令人難以忍耐,故一點也不實際。
“老百姓還是明事理的,曉得之前的低稅收乃至不收稅不是當局常態、是不會耐久的,是以此次從團體看來,為期一年的1652-1653征稅年度過得還算安穩。當然或許這和他們在舊大陸時風俗了較為沉重的稅收承擔有關,那些橫征暴斂的君主們締造了很多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稅種,收稅的過程也是簡樸鹵莽,這些他們都能忍,冇事理來了東岸就冇法忍了。而隻要一開端忍了,前麵風俗了現在的稅收,也就冇甚麼題目了,這些稅種就能一向貫徹下去。”錢浩自顧自地給本身點了個菸鬥,一邊享用著肺葉被煙氣滲入的快感,一邊想道:“小二百萬的稅,遵循上個月(7月)最新的天下人丁數字39.7萬人(明人約占46%,混血重生代東岸人占20.5%)來計算,均勻一人交納了不到五元錢的稅收。當然如果再算上九萬多非百姓的數字的話,均勻一人就是四元多錢的稅。比起此時歐洲稅負較輕的英國(均勻每人20-30先令,約4-6元)來講,這個稅收並不算高,更何況東岸人的均勻支出遠超英國,這就更不是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