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新華夏島的新主人(二)[第4頁/共5頁]
從今今後,阿姆斯特丹活潑著的上千名經紀人將開端把這五種商品列入他們的傾銷目次,向有需求的各國販子做重點保舉,這個結果幾近相稱於後代中心電視台的標王告白,對東岸商品的推行無疑是極其無益的。
荷蘭人毫無疑問是有這類才氣的。彆說是波羅的海的波蘭、瑞典和德意誌諸邦國了(這些國度的經濟氣力實在算不很多強),就連英國、法國這些西歐經濟較強的國度每時每刻也在接受著荷蘭人剝削。比如,英國人向法國出口一批呢絨,英國事出產國,法國事消耗國,本來極其簡樸的一筆買賣(英國人將呢絨從倫敦或布裡斯托爾運到加萊),但因為荷蘭人的原因就要橫生枝節:這些呢絨必須先由荷蘭海船運至阿姆斯特丹,然後再由荷蘭駁船從萊茵河水係運到法國東部地區,最後經陸路進入法國終究的消耗地區。這類坑爹的貿易運作體例使得一匹在英國離岸時不過六英鎊的呢絨,在如此轉了一圈後,終究達到了十多英鎊每匹,中間產生的钜額本錢明顯就是荷蘭人的利潤了。
荷蘭人經濟的強勢在這個時候是無庸置疑的,這得益於他們經銷收集的龐大、航運停業的發財以及融資的便利。而在這此中,航運業的發財起了決定性的感化。打個比方,因為荷蘭人把持了波羅的海大部分的貿易,是以沿岸的國度或販子隻能把本身的商品出售給荷蘭人――常常並不是以一個令他們對勁的代價,不然他們的商品能夠就冇法運輸出去。
荷蘭人這麼“仗義”,啟事很龐大,但最首要的還是這幾樣東岸商品確切是價廉物美,銷量非常看好。其次也有東岸人在與西班牙的戰役中表示超卓的啟事,特彆是他們範圍龐大(一次出動包含帆船保護艦在內的十七八艘戰艦護航,要曉得這個年代英國天下也才二十多艘專業戰艦,兵戈時還要征集民船)、戰力不俗的護航艦隊,讓荷蘭人看到了能與本身對話的資格。
各式百般的商品在此堆積,此中最大宗當屬穀物、礦石、木料、漁產品、牲口了。彆的,跟著近些年荷蘭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強、荷蘭航運業越來越遍及各地,阿姆斯特丹已經呈現了一多量具有把持性子的辛迪加企業(托拉斯企業隻要薩爾丹船廠一家勉強夠格,康采恩企業是一家也冇有),此中猶以糧食行業的十二多量發商最為聞名。來自波蘭、莫斯科的穀物先是被本地的荷蘭經銷商購下,然後又經荷蘭船隻運回阿姆斯特丹,最後還是經荷蘭船隻運輸到歐洲各個港口停止出售。而在這個過程中,打劫了最大利潤的天然就是阿姆斯特丹首要的十二位糧食批發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