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1頁/共4頁]
烏江地區天然也是如許了,夏季略顯枯燥,每月降水隻要五十毫米擺佈,夏季降水(多以降雪的情勢)反而比較多。這類降水前提雖不至於大幅度降落農作物的產量,但多多極少也有些影響就是了。是以,既然老天不給麵子,那就本身想體例好了!水資本相對豐富的處所大修特修野生水庫,水資本相對較少的處所就修野生蓄水池、打水井,然後再加上磚石水泥質地的永固灌溉溝渠,根基上就能抵消這類倒黴影響了,乃至還更方便可靠一些。
而到了七月份的明天,靖江縣在顛末兩年多的生長,並藉著執委會往烏江地區大力移民的東風,才終究趕上了建縣的好機會。而這個縣也是天下第十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在一口氣新建了三個縣後,執委會的法度終究停了下來,本年新來的人丁也多充分到烏江地區和西北鐵路沿線去了,彆的執委會也隻在鴨子湖流域寥寥幾個處所新建了一些伶仃的定居點。
在以上四個新定居點中,除林西堡已經修建得差未幾了以外,其他三個定居點均還隻存在於設想圖紙上,目前獨一少數打前站的修建隊和移民通過鐵路到達了此地。他們一邊在這裡砍木建屋,一邊等候著鐵嶺堡那邊的磚瓦輪窯、石灰窯、水泥窯甚麼的往這裡運輸修建質料,以便展開定居點的扶植事情。
不過靖江縣並不是中原東岸共和國的第九個縣級行政單位,乃至連第十個縣級行政單位都不是。因為在這個縣建立之前,本年1月1日,北鴨子湖地區新建立了定西縣(轄定西鎮、平西鄉、大鼠鄉、塔誇裡鄉和北方植物園五個鄉級行政單位,有1.6萬人丁),而這也是北鴨子湖地區第二個、天下第九個縣級行政單位;6月份,南鴨子湖地區第三個縣級行政單位、天下第十個縣級行政單位中山縣經執委會批準後正式建立,該縣治所為中山鎮,另轄新柯尼斯鄉、勝捷鄉以及新建立的鬆樹堡。鬆樹堡位於後代巴西的皮涅魯.馬沙杜小城四周。因該地區數量龐大的鬆樹林而聞名。同時這裡也是二號公路的新起點(鎮海縣河口鄉――中山縣新柯尼斯鄉――中山鎮――鬆樹堡)。中山縣位於陣勢起伏較陡峭的丘陵地區。海拔在100-400米之間,全縣總人丁為1.2萬人,氣候暖和、降水適合,大部分人丁以農業(畜牧、蒔植)和砍木業為生,是典範的丘陵農業縣份。
這類體例固然前期投入比較大,水庫、灌溉溝渠、蒸汽提水站等等都需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國度財務也是一個不小的承擔。但隻要咬緊牙關投下這筆錢,今後每年隻需求投入必然量經費保護,便可為本地農夫們締造賴以儲存的根底。
1650年7月5日,烏江地區,靖江港以東、新地鄉以南、連合鄉以北的多條河道縱橫交叉的河灣處,一座最新的農業定居點――重生堡(寄意為遠道而來的明朝定居者獲得重生)正在停止掛牌典禮。烏江地區行署專員湯圓、地區戒備司令廖清閒,以及前國度諜報總局官員、穿二代、當代表執委會和東岸公司執掌新建立的靖江造紙廠(工商部占股80%,東岸公司占股20%)的田星一同到達了現場,在巡警的保護下,與此地千餘名新移民一起慶賀這個新定居點的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