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印度海岸(一)[第1頁/共5頁]
兩邊需求互換的條約名為《科倫坡友愛互市帆海條約》,大抵內容包含了前次莫烈鰻與巴爾薩澤・伯特在科倫坡港談妥的有關東岸船隻在馬六甲、加勒兩個港口停靠、補給、維修、經商的權力。即:每年能夠有不超越十艘的東岸船隻進入上述兩個港口,但隻能夠在指定地點停止活動,包含歇息、經商和處置宗教活動,逗留時候最長不得超越半年;每艘船每年隻能采購不超越三萬盾的本地貨色,且隻能在指定販子處采辦;承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錫蘭島享有特彆好處,且東岸人不得與英格蘭、葡萄牙達成任何風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錫蘭島好處的和談;最後,東岸治下的開普敦港及橫海島向荷蘭東印度公司開放,荷蘭人的權力一如此前他們賜與東岸人在錫蘭島和馬六甲的權力。
莫烈鰻現在甫一進港,驅逐他的便是總督葡萄牙以及環繞在他身邊的大群官員。莫烈鰻一一與他們握手,乃至就連印葡人出身的官員(職位較低)都冇有落下,這令他們有些受寵若驚,同時也有些打動。
毫無疑問,果阿的統治者是葡萄牙人及他們所生的印、葡混血人,並且另有嚴格的品級辨彆,即第一等是在葡萄牙出世的人;第二等是在亞洲出世且父母均為葡萄牙人的人;第三等是在亞洲出世,父母一方是葡萄牙人,另一方為印度人的人,或父母一方是葡萄牙人,另一方是非洲人的人。
1677年9月上旬,印度遠洋,風和日麗,波瀾不興。“伏波萬裡”雙船麵戰列艦抓住西南季風的尾巴,時隔一年以後再度駛入了科倫坡港,籌算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停止換約。
大抵上的意義就是這麼幾條,根基還是之前兩邊確認的內容,顛末文筆潤色及細節完美後,目前已經裝訂成冊,由各自下級簽完字,現在換約完成後便可見效。而值得重視的是,不曉得是出於甚麼啟事,此次兩邊簽訂的條約中也不是冇有縫隙,比如條約內就冇有規定入港東岸船隻的大小和噸位,而隻規定了東岸人能夠采購的本地貨色的金額。這對於誌在維修補給、遁藏卑劣氣候、安設傷病員而不是做買賣的東岸人來講,非常無益,因為他們本就不是特彆在乎錫蘭島的寶石、肉桂、胡椒等特產商品的買賣,當然這同時也說瞭然荷蘭東印度公司這類紅利性構造與中原東岸共和國這類當局構造之間在思慮題目上的龐大角度差彆。
現在荷蘭東印度公司仍然在錫蘭島、馬拉巴爾海岸等地咄咄逼人地停止著擴大,不竭擠壓葡萄牙人的計謀空間,掠取他們的權勢範圍,斷絕他們的貿易,果阿方麵對此疲於奔命,不曉得該如何應對的好。
要曉得,在這個年代,每年差未幾隻要兩千餘名葡萄牙人從裡斯本來到印度――實在官方統計的數字遠遠不止,但除了船隻在海上失落以外,很多人其實在上船前就想儘體例逃離了,不肯意來東方退役――此中能夠充作甲士的數量就更是有限了。在比來一次錫蘭島的血腥戰役中,有超越600名葡萄牙人和印葡人構成的軍隊戰死當場,這幾近引發了全部果阿上層社會的動亂,時任總督的若昂・努內斯・達・庫尼亞幾近彈壓不住局麵,最後當他被解聘退休返國時乃至也冇能獲得“尊敬的印度總督”這個名譽頭銜,可見裡斯本上層對其觀感之差,更可申明喪失600名有葡萄牙血緣的兵士是一件多麼令人不成寬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