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阿穆爾河新氣象(二)[第1頁/共5頁]
在阿姆貢河道域考查的這些日子,總的來講收成還是蠻大的。這條阿穆爾河的支流團體來講是東北流向,可通航內河船隻,且與烏第河、土古爾河、佈列亞河、結雅河發源於同一山脈,本地人稱之為興安嶺,意為“石頭的、龐大的、連綴不斷的山脈”,靠近阿姆貢河且與其差未幾一樣可通航內河小火輪的大河另有戈林河。
而東岸人之以是在前幾年能勝利沿著阿姆貢河一起向西設了五個農業村落(同時也是軍事哨所、征稅構造、貿易站、小型兵站),並吸引了相稱數量的土人前來貿易,靠的也恰是這條寬廣浩大的阿穆爾河支流。東岸水兵的炮艇曾經到河麵上耀武揚威過,少量東岸官兵在那邊停止的實彈練習及相對整齊的軍容,也使得土人非常畏敬,進而情願臣服我大東岸。
當然其更大的意義還是在於調兵及調運物質便利,畢竟阿姆貢河是阿穆爾河下流最大的支流,通航間隔較遠,東岸人搞定了乾流,現在也是時候通過支流輻射更大範圍、統治更多人丁了。阿姆貢河前提這麼好,且有這麼些年來設立的五個村落做支點,不好好操縱確切是可惜了。目前獨一可慮的,大抵就是這五個農業村落的人話柄在太少,均勻一地才二十戶擺佈,的確少得不幸,將來還是得做好移民事情,不然這些村落就談不上甚麼有效支點,充其量隻能算是個征稅哨所罷了,功效有限。
岸邊有一群看起來彷彿是費雅喀人的原住民,他們穿戴薄弱的魚皮打扮,蓬頭垢麵,身上一股魚腥氣,用稠濁著害怕和神馳的目光看著正站在船麵上東張西望的韓錢等人。很明顯,他們是熟諳東岸人的,不是那種愚笨到極致的土人。
這新來的廖司令事情就是多,剛來才第二天呢,就帶著一支步隊向西跑到了阿姆貢河一帶,先是查抄了一下恒袞鄉的生長,會晤了包含巴爾金家屬在內的大量親東岸頭領,與他們談笑風生後送了些烈酒當禮品,賓主可謂儘歡。
廖清閒來此觀察後,又加了一條,要求每個村落今後每天都要停止起落旗典禮,並且要讓土人們都來插手,以潛移默化的體例加強他們的歸屬感。同時也要向他們奉告,東岸人並不像滿洲人或俄羅斯人那樣殘暴,他們並不想奴役任何人,相反是要庇護他們免受暴力侵犯,並且不會強迫乾與他們的風速風俗,不想將與他們傳統格格不入的東西強加到他們頭上,當然如果有能夠的話,本地住民最好還是將本身的小孩派到恒袞鄉去上上課,認認字,這對他們今後的前程有莫大的好處。
是以,征服、歸化這些土人,擴大東岸人在外東北(這裡除了俄羅斯人外再無任何上的了檯麵的合作敵手)的地盤及影響力,刻不容緩!正所謂先動手為強,後動手遭殃,這可不是說說罷了,而是明顯白白的實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