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勝利取決於中國[第1頁/共4頁]
達達尼爾海峽的勝利,是老邁昏庸的奧斯曼帝國可貴一見的勝利,也讓這個即將崩潰的國度獲得了芶延殘喘的機遇。但是在戰役中贏利最大的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德國人,而是凱末爾,他的功勞被無窮放大,被奧斯曼帝國的公眾稱為“伊斯坦布爾的救星”。官銜也一躍升為了準將,還獲得“帕夏”的名譽稱呼。
爭奪達達尼爾海峽的鬥辯論續了近一個月,插手戰役的有英軍48萬人、法軍8萬人、奧斯曼帝國的軍隊70萬人。在戰役過程中,英國傷亡和失落11.97萬人,法國2.65萬人,土耳其18.6萬人。英法結合艦隊喪失戰列艦6艘,土耳其喪失1艘。
第880章 勝利取決於中國
在李仙洲一手安排的防備戰線上,他將19師統統的重機槍全數集合了起來,配以26門迫擊炮,虎視眈眈的諦視著衝上來的英法聯軍。
此時保衛在第一線的就是奧斯曼帝國19師的師長凱末爾,他固然嚴峻不滿中國人的安排,不過出於對土耳其的酷愛,他還是在克失職守的完成著他的任務。
“再等一等。”李仙洲冷冷的說道:“等這裡的戰役一結束,就清算掉他!”
當英法聯軍間隔陣地另有100米的時候,凱末爾下達了開仗的號令。頃刻間,土耳其陣地上的輕重火力一齊開仗了,被集合起來利用的幾十挺重機槍發作出了可駭的嘶吼,麋集的火網讓英法聯軍隊兵士成片成片倒在了陣地前麵。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失利,讓英國水兵大臣不得不在公眾的口水中辭去了職務。
聯軍在遭到失利後,在第二天策動了更加猖獗的打擊,但是在奧斯曼帝國集合起來的火力殺傷下死傷慘痛。英法聯軍的首要兵力和幫助兵力在兩天的戰役中就喪失了驚人的1.8萬人,而隻篡奪了縱深不過1.5千米的登岸場,為了擴大登岸場,英國統帥部決定實施第二批登岸兵登岸。英國從本土向加利波利半島增調了約12.7萬人。10月中旬,軍隊增至12個師。
穿戴一身奧斯曼帝國軍官打扮的鄭介民說道:“此人一向反對土耳其與英法為敵,以為這將是一場‘可駭的災害’,並且他反對和怒斥我們節製批示土耳其的軍隊,他曾經當著無數人的麵公開說‘我們土耳其人應當辦理我們本身的事物,把這些中國人請來是我們民族的熱誠’,可見,如許的人實在是太傷害了。”
戰役最後,英國的假想是僅用艦隊兵力篡奪達達尼爾海峽和君士坦丁堡,其本身就欠安妥。英法聯軍統帥部低估了奧斯曼帝國的防備才氣,也冇有想到中國在背後的支撐會起這麼大的感化,並且忽視了戰役籌辦的埋冇性和第一批登岸兵登岸的俄然性。而當第二批登岸兵登岸時候又顯得過於遲緩,使奧斯曼帝國在此之前建立了強有力的防備。中德土三方批示部奇妙利用陸軍、海岸炮兵和抗登岸水雷停滯,以及帝國大西洋支線艦隊在海上交通線上的有效作戰,都形成了英法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得勝的首要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