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月20[第1頁/共4頁]
苴蜀相進犯,各來垂危於秦。秦惠王欲出兵以伐蜀,覺得道險狹難至,而韓又來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後伐蜀,恐倒黴,欲先伐蜀,恐韓襲秦之敝。躊躇未能決。司馬錯與張儀爭辯於惠王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
張儀既出,未去,聞蘇秦死,乃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險帶河,四塞覺得固。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積粟如丘山。法律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明以嚴,將智以武,雖無出甲,囊括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覺得大王之計過也。
其後二年,使與齊、楚之相會齧桑。東還而免相,相魏覺得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魏王不肯聽儀。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複陰厚張儀益甚。張儀慚,無以歸報。留魏四歲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張儀複說哀王,哀王不聽。於是張儀陰令秦伐魏。魏與秦戰,敗。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穀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臣聞之,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故原大王覈定計議,且賜骸骨辟魏。”
“且夫從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敵而輕戰,國貧而數舉兵,危亡之術也。臣聞之,兵不如者勿與應戰,粟不如者勿與耐久。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利用於秦者,乃令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原?”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此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繁華子,子不敷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發得故交,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儀相秦四歲,立惠王為王。居一歲,為秦將,取陝。築上郡塞。
“凡天下彊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邦交爭,其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秦下甲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梁則從風而動。秦攻楚之西,韓、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關外易之。楚王曰:“不原易地,原得張儀而獻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張儀乃請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負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張儀曰:“秦彊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鄭袖,袖所言皆從。且臣奉王之節使楚,楚何敢加誅。假令誅臣而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原。”遂使楚。楚懷王至則囚張儀,將殺之。靳尚謂鄭袖曰:“子亦知子之賤於王乎?”鄭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愛張儀而不欲出之,今將以上庸之地六縣賂楚,美人聘楚,以宮中善歌謳者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不若為言而出之。”於是鄭袖日夜言懷王曰:“人臣各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張儀來,至重王。王未有禮而殺張儀,秦必大怒攻楚。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為秦所魚肉也。”懷王後悔,赦張儀,厚禮之仍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