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12月13[第1頁/共4頁]
其來歲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無風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複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曆北邊至九原。蒲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本年為元封元年。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軌製。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周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衤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著明堂汶上,如帶圖。及五年脩封,則祠泰1、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天子祠坐對之。祠後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崑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祕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仲春甲午朔,上親禪高裡,祠後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官方祠另有鼓勵之樂,今郊祠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祀六合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謂:“泰帝使*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於是塞南越,禱祠泰1、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一。讚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壽星仍出,淵耀光亮。信星昭見,天子祭奠泰祝之饗。”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見神仙蹟緱氏城上,有物若雉,來往城上。天子親倖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令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儘,多不讎。上乃誅五利。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塚橋山,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塚,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