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城裡買房記[第1頁/共4頁]
“我們早晨就吃白切羊肉。”
十一月初八,李滿囤踐約在北城外的茶社尋到了朱中人,然後便即跟著朱中人看了三處宅子。
說好話,朱中人便籌辦帶李滿囤去找房東,成果卻聽李滿囤問道:“朱中人,你前次說的北門外的小鋪子,還在嗎?”
李滿囤想,這天井靠牆搭個棚子,便能夠堆柴火,燒火做飯了。
“當然是縣學劈麵的宅子啊!”
固執的李滿囤在氣候好的時候,會進城去尋朱中人問問屋子的事。先前瞧過幾處,李滿囤都感覺屋子實在太小――住慣了村裡大宅子的李滿囤,實在受不了城裡那種隔牆有耳的緊仄,便即又托了朱中人尋大宅。
接著,李滿囤有去北城門口的鋪子,把大門鎖、堂屋門鎖,以及鋪子後門鎖都換了,方纔回家。
在家喝慣了開水,現再喝老宅躺罐裡的水,紅棗便就感覺水裡有一股怪味,再喝不下去。
三間朝陽屋也不大,都是麵寬十尺,進深十二尺的五架梁的鬥室。三間房,中間堂屋,兩邊都是房間,臨南窗都鋪了炕。不過炕洞都開在南牆外,顯見得也是改建過了。
拿到房契後,李滿囤依端方給了朱中人900文的中人費,而賣家給了朱中人一吊500錢。
“中午,貴富哥哥和玉鳳姐姐搶太快了,我都冇吃上幾塊。”
以是,王氏嘴上隻說:“當家的,這事兒還得你拿主張。”
“醬油,咱家有,就是青蒜,咱地窖裡也另有一點,一會兒讓你爹取些出來。”
朱中人聞言也不在乎,隻說後會有期,便自走了。
第二個宅子,則小一些,隻要一畝半地,但勝在處所好,宅子的後門與孔廟和縣學就隔了一條河。河上有兩座能行車馬的石拱橋,交通極其便當。宅子的大門開在百歲巷巷口,不過大門堂隻要三間五架梁房屋。大門出去,就是主院。主院的倒座南房雖是七架梁大房,但也隻要三間,正房倒是有五間大房。正院並冇有配房,故全部前院就隻這八間房屋。
朱中人得了錢,極其歡暢,和李滿囤在街邊隨便吃了碗麪,便就又領了李滿囤去南城尋了百歲巷宅子的屋主一起去衙門辦了過戶。此次李滿囤交了105兩的購房費和3兩150文的契稅。然後又給朱中人3兩150文的中人費。屋主也與了朱中人5兩250文的中人費。
還是去柴房挖了缸,李滿囤把銀子取出來數了數,另有250兩。
“真的?”李滿囤喜出望外,風水他不懂,但耳聽那巷子有人能活過百歲,便知這處所絕對不差。
從店鋪後門進了鋪子,鋪子的進深才十二尺,遠不及十五尺的麵寬。不過,李滿囤不在乎這個,他隻是要個小鋪子能夠賣東西罷了。
被忘記的感受並不好受,李滿囤想著冬節前去磨坊被拒的事――如果他還住在老宅,他一準早獲得動靜,趁早去列隊了,比如滿倉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