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1頁/共3頁]
天孫勝不由讚道:“真乃賢令尹,施教誨民,高低和合,世俗盛美,政緩製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莊王能夠介入中原,多虧了孫叔敖,真是吾等公子天孫之表率。”
天孫勝耐久在趙氏為將,以趙氏練兵之法施加到楚國貴族庶子們身上,又賜與他們最好的鮫革、犀兕為甲,大戈長戟為兵,結成方陣,結果公然不俗。在一萬楚兵的共同下,加上群舒地區的吳兵並非精銳,故而一起上竟勢如破竹,兩個月不到就囊括淮南群舒。
而像孫叔敖一樣從敗落的公族後輩,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令尹、司馬,也是天孫勝現在的誌向。
比起在吳國齊國趙氏時的鬱鬱不得誌,回到楚國的天孫勝可風景多了,乘高輪大車,架清一色的棗紅馬駟,旗號鷹揚,身邊還帶著這一年來他親身練習出來的“楚武卒”一千人。此次奉令尹子西之命來打擊吳國,一來是實驗一下這支新軍的戰役力,二來是為天孫勝的寄父伍子胥報仇,同時抨擊在吳國時夫差對他的禮遇;第三則是通過此次出征,幸虧楚國謀取功業封地。
天孫勝攻陷六邑後,第一件事是嚴厲軍紀,不得衝犯百姓,第二件事則是前去城內的孫叔敖之廟。
但孫叔敖開挖芍陂後,將三麵山地流下來的溪水堆積於低窪的芍陂當中,讓它變成了一個蓄水的野生湖。修建五個水門,以石質閘門節製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不但天旱有水灌田,又製止水多洪澇成災。厥後楚人又在西南開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擴大芍陂的澆注水源,使芍陂達到“灌田萬頃”的範圍。
吳國中衰,恰是狠狠宰割他們的時候,現在群舒已降,而蔡國,將是天孫勝積累功勞的第二塊墊腳石!
這裡控扼淮潁,襟帶江沱,農桑發財,良田萬頃,必須將其節製在手裡,才氣穩固楚國東境。
這兩淮之地,從夏朝起便是淮夷嬴姓諸侯最為集合的處所,非論是群舒,還是英國、六國,都是皋陶的後嗣子孫,開初附庸於徐國,徐偃王敗北,徐國被支解後才四分五裂,楚國權勢乘機進入這一帶,一百多年前的楚穆王期間,楚國滅六,將這裡變成了城邑,投入了很大精力管理開辟,但跟著吳國的崛起,這一帶常常淪為疆場,歸屬不定,現在民生非常凋敝。
想到這裡,他又狠狠地對中間的副將們說道:“隻可惜,膏腴之地,竟為宵小所竊!”
孫叔敖乃楚國公族,羋姓蒍氏,他的祖父蒍呂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親蒍賈任楚國司馬,不過到了孫叔敖成年時,正值楚國君權旁落,楚莊王三年不鳴、三年不飛的時候。蒍賈被權傾一時的大貴族鬥氏所害,家屬慘遭滅亡,孫叔敖帶著母親出走,跑到被楚人稱作海子湖的處所出亡。直到數年後楚莊王毀滅鬥氏,重掌朝政後,才重新尋覓孫叔敖,並讓他秉承父親的爵位,故楚國人常說“孫叔敖舉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