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春秋我為王 - 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

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1頁/共4頁]

“這又是誰?”趙無恤瞥了他一眼。

人無完人,前者還能改之,但後者,則是在與周禮作對,在挖周禮的根底!

現現在,跟著一曲《江漢》在濟水上的中翼響起,孔子又看到了近似的景象。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 ,淺則揭……

瑟聲有些陌生,五音稍稍有些偏離基調,能聽出來,彈奏者程度普通。

子貢先容道:“這是季氏的庶宗子肥,字子桓。”

趙無恤偏頭望著河對岸密密麻麻的三桓雄師,說道:“就奏一曲《江漢》罷……”

方纔那曲極其應景的《匏有苦葉》已經道瞭然趙無恤的意義,這首邶風是歌頌一名年青女子對戀人耐煩等待的表情,被斷章取義用來暗喻等候朋友。

也隻要耐不住性子的季孫肥在旁直跳腳,但這是在趙無恤的地盤上,並且他不由自主地被氛圍影響。隻能在內心狂呼。

曾多少時,三十而立的孔子跟著師襄學樂,在彈奏那曲費事數月來體味的《文王操》時,他一閉眼,就能順著樂曲感遭到作曲者的形象:他身材高大,目光亮亮而通俗,一心要感化四方,氣度廣大能包涵天下,他莫非就是周文王?

孔子沉吟半晌後又道:“至於樂意和心誌。黃鳥黃鳥,無集於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複我邦族……我能聽出小司寇的思鄉之情,但卻總感覺言不由衷。小司寇莫非是下不定決計歸去?”

“不是麼?自師曠、伯牙、鐘子期以後,就數魯國師襄最善於奏曲,他但是夫子的教員。我傳聞師襄曾因夫子研習數月,歸納了一首《文王操》,精煉奧妙之義入於神化,因而師襄子佩服得避席而拜。夫子不但得其曲,得其數、得其意、得其人、還能得其類,可見貫穿樂境之深,莫非還不是最善於樂的人麼?”

招招船伕,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

一曲絃歌亂世悲,兩軍對峙,維繫著無數人的存亡、成敗、國運、社稷。在孔丘眼中乃至是周禮運氣,卻也遲誤不了他聽趙無恤奏完這曲。

“小司寇的瑟藝的確陌生了,就如一個初學者似的,像是照著曲目彈,顯得生硬,層次掌控得不太好。樂的吹奏要有層次感,在開端時應是重奏,進入昌大的氛圍後應當趨於調和,然掉隊入飛騰,節拍又要明快清楚。頓挫頓挫,動聽動人。最後戛但是止,餘音嫋嫋,吹奏便算完成了。”

……

“夫子,你且聽我說完,三桓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季氏以臣逐君,魯昭公奔逃外洋,死不能歸鄉;這以後邑宰坐大盤據,陽虎以陪臣執國命,為政者見地陋劣,苛政遍及全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肉食者鄙,禮樂在朝堂上、在鐘鳴鼎食之家已經崩壞殆儘,是時候在四野答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