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燕立國,年號歲安[第1頁/共4頁]
十二之數既合天象竄改,日月流轉,同時也意味四時月份之最,朝夕時候之最,寄意天子職位至高無上。
由此可見尋求傳國玉璽的天命浮名,是真的冇需求,他就命人打造了根基的六方寶璽,此時接過後,轉而交給尚寶卿。
第二層則列星鬥、社稷、太歲、嶽鎮、海瀆、山川、城皇,各用祭奠。
當然也有天子換得很頻繁,比如李治武則天佳耦,李治有多達十四個年號,武則天正式年號有十三個,即位前還用過四個年號,加起來十七個,可謂曆朝之最……
二者之間,又隔了一層樊籬,倒是道行未滿。
此時現在,當他正式稱帝,並且是在國力強大,中原王朝再度有威服四海之勢的時候下稱帝,所出世出的國運,已是化作了一頭紫金神龍,居於神州大地之上,安靜地凝睇內裡那頭張牙舞爪的赤金惡龍。
至於年號,倒冇有那麼多的講究,根基是禱告吉利、希冀國泰民安和顯現天子嚴肅的意義,暮年先秦至漢初都是冇豐年號的,從漢武帝繼位後纔開端利用,曆代帝王碰到特彆的大事、要事,纔要變動。
兵士巡查,祭奠四周不答應百姓呈現,也冇有一國使臣來訪。
同時祭奠官查抄祭品。
這個“大燕”是真正的國號,前麵大一統朝代的國號都是一個字,秦漢晉隋唐宋,所謂大秦大漢大唐,實在是風俗了後代叫法的尊稱,汗青上直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才變成兩個字的國號,即大元、大明、大清。
此時圜丘壇第一層,有兩位祭奠神位,昊每上帝居東,皇地祗居西,各奉祭品。
“天賜英賢,為吾之輔,用兵戈而討逆,本仁義而納降,今偃兵息民於田裡,國業日隆,幅員萬裡。“
李彥目光看向北方。
禮節官上前,大聲道:“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燕王為帝,以主黔黎,勉狥輿情,乃祭告六合於圜丘。”
除了龍袍外,最奪目標天然是十二旒的冠冕,所謂“天子麻冕,朱綠藻,垂十有二者,法四時十仲春也”。
這類龍袍不管是從正麵看,還是從側麵或後背看,都能看到五龍蜿蜒,正合九五之尊的寄意。
這也不免,畢竟後代很多天子畫像都有曲解,比如李世民傳播最廣的一幅畫像,穿戴龍紋衣袍,實在就是明朝期間畫的,服飾氣勢較著按照當時的龍袍款式所作,充滿了誤導性,彷彿唐朝就那麼穿了,真正想要體味唐初期間的穿戴模樣,要去看閻立本的《步輦圖》。
但這位君上明顯讓他們不要急,在挑選良辰穀旦的時候,就真的是最合適祭天即位之日,並宣佈四海,各國來朝。
唯有女真、漢、高麗、奚、阻卜、渤海、室韋、達魯古、兀惹、鐵驪等各族,或推戴或歸降的首級作為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