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作案時高調,案發後低調[第2頁/共4頁]
當著世人的麵,卻又無人能發覺,隻感覺一陣冷風颳過,悄悄刺入二武的脖子。
李彥微微點頭:“那吳王的其他族人呢?他當年王府的屬臣也被放逐了很多,那些人如何了?”
這個年代舟車勞累, 去一趟嶺南真的是太折騰了,李彥至心實意隧道:“諸位的功績我服膺在心, 府上已經設席, 請!”
李彥發笑:“你方纔返來,恐怕還不曉得,現在的武氏後輩,已經不是你去之前的武氏後輩了,太後的顏麵也喪失了一些……”
“元振辛苦了!”
郭元振點點頭,然後回過味來:“我明白六郎之意了,凶手挑選吳國公栽贓,在動機被騙然合情公道,可一旦乾係到這兩位,事情就鬨大了!”
郭元振寥寥數語的評價,固然不是完整精確,卻也大抵應了幾人的平生,李彥更加放心采取他的觀點:“那這三子對於前趙國公的觀點如何?”
話音剛落,他見李彥暴露欣然的神采,趕快勸道:“六郎,那畢竟是周國公,我們扣問時是不是要迂迴一些,不然太後失了顏麵,也給群臣攻訐的藉口。”
但慣例歸慣例,實在的環境是嶺南的州縣官員常有空缺,很多官員被派去那裡,都不肯上任,在路上稱疾返鄉,疏浚乾係再謀差事的,歸正發揮渾身解數。
“他們又犯事了?”
普通環境下,天下三百多州的刺史,遵循品階來講都是三品紫袍,可那種偏僻下州的刺史,讓京中的六品官去,都不見得情願,嶺南毫無疑問就是最不肯意去的處所,冇有之一。
武元宗起首歪倒,武承業緊隨厥後。
“而恰好是這點,也透暴露了凶手不肯意這起案子被人存眷,這又與吳王幽靈複仇的細節產生了牴觸,作案時高調,案發後低調,這不是自相沖突麼?”
李恪的四子在汗青上,是到了武則天光宅年間,才被赦免,回到洛陽襲爵。
李恪的第四子則較為平淡,冇甚麼作為。
“如果新任的官員重視到案件細節,一旦上報,乾係到‘前趙國公’和‘吳國公’,那先帝必定就會調查此案,隻要一把火燒了,嶺南之事傳達不到都城中,才氣暫保無恙。”
世人頓時髦抖擻來,郭元振更是笑道:“為六郎辦事,是最舒暢的,六郎毫不會虐待我們!走,今晚飽餐一頓,不醉不歸!”
郭元振道:“傳聞太後的兄長武元爽,便是現在周國公武承嗣的父親,他的病逝與此案有些關聯。”
當然,那邊也不是冇有人才,比如原汗青上的郭元振,被武則天慧眼識珠,稱得上是裡最具代表的豪門士子,又比如開元亂世裡的名臣張九齡,也是出身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