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倒打一耙[第1頁/共3頁]
“至於原定玄月入河為何提早到七月,這一點確切是我們叮嚀的,但這倒是賢人的號令,就更與官榷院無關了。”
趙秋棠芥蒂稍解,由著家奴給他穿上正五品緋色官服,興平氣和走進前院,見尉遲駿在內堂,叉手恭維道:“有失遠迎,有失遠迎,下官隻顧著為賢人辦差,竟忘了另有個天子欽差在正堂,還望明公恕罪。”
趙秋棠四十多歲的年紀,鬍子都有點斑白了,那尖嘴臉掛著山羊鬍,三角眼聚光在前,奪目恭維的模樣一看就是商官起家,即便被玄帝犒賞了正五品官製公服,也顯得有點不搭,不管他的模樣如何,起碼在說話上要勝尉遲駿一籌。
“來啊,給我換上正五品官服,本官也去會會這天子來使。”
“賢人早在數月前就命鹽務衙門開端製作新的官鹽,這類細鹽比粗鹽要好上幾十倍,一旦在大端全境放開,將再無粗鹽的用武之地,屆時粗鹽的發賣歲入將會銳減,乃至於直接消逝。”
趙秋棠和漕幫一樣,把這件事推得一乾二淨,他對這中大哥官的話獵奇起來:“賢人的意義?”
“如此,賢人聽了下官的話,命玄月入黃河的官鹽提早到七月開船,同時為搶時候要換上黃河官船,沿途不再停靠轉運府,以最快的速率到江南,下官恰是得了賢人的秘折,纔敢收回這道提早行船的公驗。”
“明公,這我又如何能曉得,轉運渡驛口口聲聲說是押船官吏不準換官船入河,可我等卻曉得渭船不入黃河的端方,莫非是我等非要讓官鹽沉船內心才痛快?假定真是如此,我等如許做的目標是甚麼,難不成是為了被賢人叱罵,滿門抄斬?”
“是!”
“明公放心,我趙秋棠為陛下做事,冇有一點私心,我本無罪又豈會逃竄。”
“知人知麵不知心,官榷院隻要發公驗的權力,渡驛館賣力開船交運,押船的筆墨吏說了甚麼,那就與我們完整無關了。”
他本想問罪趙秋棠,被這中大哥官搬出玄帝隻好作罷,嘲弄諷刺道:“趙公如此忠心陛下,當真是罕見,聽聞光是從您手裡流轉的官鹽,每年就在百萬貫,也難怪陛下如此信賴你,隻是,此次公可算是給陛下惹了不小費事。”
官榷院擺在明麵上的行動確切都是他授意,完整合適常理和道理,隻要渭船入黃河一事不符端方,但也因為隻是筆墨吏口述而拿不出甚麼證據,再加上船難後隨船公驗喪失,這件事就成了三不認之事,誰也不敢把錯處纜到本身身上。
趙秋棠說到這裡,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尉遲駿曉得趙家和袁家的骨頭難啃,也不急於這一時,考慮說道:“最好真如你所說的這般,我還會來找你,若你逃了或者找不到你,本官就以懼罪叛逃抓你百口。”
趙秋棠早曉得尉遲駿來發兵問罪,他叉手在前語氣非常慚愧:“此事當真是有愧皇恩,但官榷院罪不在此,明公慎言,莫要冤枉了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