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倒打一耙[第1頁/共3頁]
“賢人早在數月前就命鹽務衙門開端製作新的官鹽,這類細鹽比粗鹽要好上幾十倍,一旦在大端全境放開,將再無粗鹽的用武之地,屆時粗鹽的發賣歲入將會銳減,乃至於直接消逝。”
“是!”
趙秋棠說到這裡,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尉遲駿曉得趙家和袁家的骨頭難啃,也不急於這一時,考慮說道:“最好真如你所說的這般,我還會來找你,若你逃了或者找不到你,本官就以懼罪叛逃抓你百口。”
這漕幫外線的話,叫趙秋棠垂垂放心,他停下法度眸子亂轉,拍了拍心口:“到底是讀書人聰明,那幾千個死鬼跟我完整無關,屍身都不曉得飄到那裡去了,他們能找到甚麼證據。”
尉遲駿聽到這裡,總算明白為何玄帝對官榷院如此寬大!
“堂公,既然那欽差官不來抓人,怕是底子就冇有把握證據隻是來問問話,我等也不需求太嚴峻,如許的青頭欽差嫉惡如仇卻辦不成事,不必多言。”
趙秋棠早曉得尉遲駿來發兵問罪,他叉手在前語氣非常慚愧:“此事當真是有愧皇恩,但官榷院罪不在此,明公慎言,莫要冤枉了我等。”
“總得來講,提早發船是賢人的意義,征集河工也是因為此次行船要靠近一月,勞累傷害,關於換船一事,臣確切冇有寫在公驗裡,都是由筆墨吏轉述,但絕對不成能做這類讓渭船入黃河的蠢事。”
“明公放心,我趙秋棠為陛下做事,冇有一點私心,我本無罪又豈會逃竄。”
“至於原定玄月入河為何提早到七月,這一點確切是我們叮嚀的,但這倒是賢人的號令,就更與官榷院無關了。”
趙秋棠和漕幫一樣,把這件事推得一乾二淨,他對這中大哥官的話獵奇起來:“賢人的意義?”
趙秋棠滿臉委曲,給本身抱屈解釋道:
趙秋棠招手後,筆墨吏恭恭敬敬端出公驗儲存冊,他拿著冊子遞給尉遲駿:“明公請看,這是我官榷院半個月來的發船公驗,統統公驗都是陳端方章程的,普通隻寫明船上的貨色、價額、押船長官名諱,命沿途轉運衙門共同漕運,與押船官吏便宜行事,其他的一概不會落在紙麵。”
“如此,賢人聽了下官的話,命玄月入黃河的官鹽提早到七月開船,同時為搶時候要換上黃河官船,沿途不再停靠轉運府,以最快的速率到江南,下官恰是得了賢人的秘折,纔敢收回這道提早行船的公驗。”
尉遲駿的話,趙秋棠早曉得是如許,他故作驚奇叉手說道:“明公,此言差矣,把東西拿出來。”
他看向手裡的第一手公驗儲存,連他也不得不思疑,有能夠官榷院真的不曉得被捏造了公驗。
尉遲駿抓住鄭淳羲給他的線索,朝趙秋棠收回詰問。
他本想問罪趙秋棠,被這中大哥官搬出玄帝隻好作罷,嘲弄諷刺道:“趙公如此忠心陛下,當真是罕見,聽聞光是從您手裡流轉的官鹽,每年就在百萬貫,也難怪陛下如此信賴你,隻是,此次公可算是給陛下惹了不小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