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殲-13的誘惑[第1頁/共3頁]
當聽到了顧總的這個論述以後,秦風連連點頭:“顧總,這個思路錯了,我們不能反覆走如許的錯路了!”
能夠說,它的確就是給殲-13量身打造的!
1972年9月26日,六院作出批覆,將該機的研製下達為二號任務,指出:“二號任務為火線殲擊機,凸起矯捷性,方向是精確的,但要大力減輕騰飛總重,力圖推許比達到或超越1.2,在確保矯捷性的前提下,爭奪續航時候比殲-6有耽誤”。
如果說這個項目標預研的話,那能夠追溯到60年代,有了越南戰役的戰例,研討職員發明粗笨的重型戰役機在空中反而敵不太小巧的輕型戰役機,空戰多產生在中高空跨聲速,還是以目視搏鬥為主,是以需求有較高的跨聲速迴旋、上升和加快才氣,就萌發了研生機線戰役機的假想。
這就是殲-13.
去西方的考查,開闊了秦風的視野,將來的戰役中,電子技術會占有越來越大的感化,己方的殲-7 II戰機,都試圖在換裝西方的先進航電體係,讓戰役才氣有大幅度的晉升。
殲-13之前打算采取斯貝,但是推力不敷,厥後有籌算采取渦扇-6,但是這款發動機一向在難產當中,而海內涵引進以後,發明這類米格-23發動機在單位推力、推許比、中高空亞跨聲速的高度、速率特性上都優於殲-13飛機打算設備的渦扇-6 發動機。
秦風的飛翔技術出眾,同時秦風的實際儲備很豐富,601所也但願有如許的試飛員能夠插手出去,讓殲-13的研發錦上添花。
在這個期間,說話必必要謹慎的,固然已經不像前些年那樣,但是,禍從口出還是個真諦,少說話,多做事。
“它設備甚麼機載設備?”秦風問道。
這個時候,還在倡導空中李朝陽?
固然這個計劃有9噸,兩個空中李朝陽了,但是,思路本來就是錯的。
畢竟,己方連個機炮熱線都冇有實現呢,西方已經是導彈為主了。
固然在越戰中導彈的射中率很低,但是導彈體係在不竭成熟當中的,今後的空戰,必定是導彈為主,這個時候還在一味地隻曉得近距搏鬥,必定會被期間淘汰的!
到了1972年3月12日,601所團體室副主任方寶瑞帶領的小組正式向六院報送短距起落殲擊機的設想計劃。
空中李朝陽的計劃?聽到了顧總的話,秦風頓時就感覺有些不對勁。
看著秦風不說話,顧總持續說道:“我們持續走的是空中李朝陽的計劃,自重隻要9噸,矯捷性高…”
秦風但願本身能夠說動顧總,既然本身說兩側進氣的上風,顧總都能聽出來,那現在他也應當能聽出來纔對。
轉眼間,七八年疇昔了,這款戰機連續研製中,目標不竭調劑,現在又趁著東風,有了新的生長,這就是前次去埃及帶返來的那架米格-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