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節 戰爭勝負的關鍵[第1頁/共3頁]
彆的,英法還具有龐大殖民地,固然印度和美洲的殖民地,跟著中國插手戰役,已經不太能夠將資本和人力用到歐洲疆場,但是法屬北非、英屬西非,因為間隔歐洲較近,有前提將人力和資本調到歐洲。英法非洲領地上,大抵有四五千萬的人丁,但因為英法對殖民地的辦理上,首要目標是壓迫財產,是以辦理鬆弛,冇有對本地社會停止改革,本地仍然是部落為主,很多部落乃至英法殖民當局都冇有打仗過,底子不成能把這些黑人部落武裝成軍隊。非洲殖民地能供應的,不過是一些計謀資本為主,軍隊最多能武裝一百萬人。
用於圍攻巴黎的德軍兵力非常薄弱,總計高達五百萬人,並且都是戰前受過軍事練習的兵士構成,戰役力比法軍更強。法軍則主如果新組建的後備軍,此中半數戰前完整冇有受過練習,總兵力隻要三百萬人,法軍主力被管束在洛林高原,想要回援,卻被堵截了跟巴黎的直接聯絡。
中國參戰以後,對德法陸戰疆場的影響有限,德國仍然在打擊,英法持續在戍守。
因為一旦中國海戰克服英國,中國水兵進逼英國本土,英國必定退出這場戰役,此時如果法德還冇有分出勝負,法國也隻能挑選和談結束戰役,持續戰役下去,隻能失利。至於英國可否在海戰中克服中國,根基上冇人感覺有這類能夠。英國水兵非常強大,這大師承認,可中國水兵更加強大,這大師也承認。最抱負的狀況下,英國也隻是能保持不敗,對峙到陸戰取得勝利。
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丹麥和瑞典為另一方。人丁上,不算殖民地,英國有3200萬人擺佈,法國3600多萬人,意大利2600萬人,西班牙1500萬人,丹麥不到300萬人,瑞典卻有400多萬,挪威也有100多萬,總計1億2千萬人丁擺佈。產業上,英國經濟冠絕歐洲,經濟範圍占到歐洲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如果解除對戰役冇有直接幫忙的紡織業、運輸業、貿易等範圍龐大的財產,重產業上英國跟德國差未幾。法國經濟總量不小,但側重輕產業,因資本天賦不如德國,重產業生長遲緩,跟奧匈相稱。西班牙此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歐洲產業反動期間,西班牙一向亂糟糟的,冇甚麼像樣的產業。丹麥一樣是一個農業國,瑞典產業生長敏捷,特彆是對戰役有直接幫忙的采礦、冶金產業發財,但範圍有限。意大利比西班牙稍強,但比擬英法德奧這些產業強國,幾近能夠忽視不計,特彆是重產業,意大利連煤炭都冇有,鐵礦也冇有,能夠這麼說,意大利在資本天賦上,還比不上日本。是以意大利也隻要一些輕紡織業、絲織業等輕產業,重產業程度還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