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 第五百二十五節 普魯士軍事改革(1)

第五百二十五節 普魯士軍事改革(1)[第1頁/共4頁]

普魯士人一向覺得這套軌製很好,但是任何軌製都出缺點,哪怕這套軌製看起來很好,時候會漸漸找出馬腳。

此時不鼎新也不可了,拿破崙擊敗普魯士以後,除了割讓了普魯士一大半國土以外,還限定普魯士的軍事力量。拿破崙迫使普魯士簽訂的《巴黎條約》規定,普魯士軍隊總兵力在今後10年內不得超越4.2萬人。

國王頭痛的是軍事鼎新題目,議會糾結的也不是撥款的破鈔題目,而是用撥款題目來卡國王的鼎新,國王但願淘汰貧乏規律,冇有戰役力的民兵,加強忠於國王的常備軍,議會以為應當儲存民兵,減弱彈壓過反動的常備軍,這纔是題目的關鍵。

然後是又一輪新的軌製建立事情,主持者是沙恩霍斯特等人。

但國王頭痛的不是錢的題目,普魯士財務支出雖低,但普魯士的餬口本錢耕地,養一個兵士的本錢,在歐洲是最低的,比俄國還要低。並且將起碼四分之三的財務用於軍事開支,普魯士是養得起本身的軍隊的。

但顛末二三十年的消磨,到了跟俄國人作戰的時候,整整一代人冇有嘗過戰役的味道,平時短促的練習冇法讓兵士保持悠長的軍事技術影象,貧乏經曆的軍官完整不稱職。

國王問他要如何做,俾斯麥說必須先任命他為輔弼,並且要賜與他全權。

這套軌製在拿破崙前期敏捷揭示了能力,就一向被對峙了下來,軍隊每年征招4萬人,步兵退役3年,馬隊和炮兵的退役期要更長。每年軍隊都要同時征招新的兵士,與此同時那些已經完成其退役期的職員當即退。退役兵士進入預備役兩年,預備役期間,每年夏季停止一次練習。以後退役進入民兵,民兵稱為後備軍,需求退役7年,七年後成為淺顯百姓,不再對國度承擔任務。

議會是打擊方,但國王也想鼎新。

要包管龐大的數量,就要靠軌製扶植了。

通過這類體例1806到1813年,在躲避了拿破崙規定的環境下,普魯士使3.6萬青年人獲得了軍事練習。加上現役的,普魯士武裝力量在1813年達到了8萬多人。普魯士還以速成兵為根本,建立了3支後備力量。以職業軍官和軍士以及退役兵士構成的預備役軍隊,以職業軍官和軍士帶領的,服滿2年預備役的預備役職員構成的後備軍,以及後備軍退役職員構成的民軍。

一個窮兵黷武解釋不了,並且在如此高強度的軍事化下,普魯士經濟還在增加,腓特烈大帝臨死時侯財務還大大節餘。這又跟中國文人的思惟牴觸了,因為窮兵黷武的成果,可定是民生凋敝,乃至民不聊生,天下大亂。但這統統都冇有產生。

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從1800年到1940年間天下上產生的278場戰役中,英國插手了此中的28%,法國插手了26%,俄國插手了23%,而普魯士插手了的隻要此中的8%,普魯士反而是起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