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木“戰場”(上)[第2頁/共8頁]
這體例不可。
B世紀殖民地戰役結束後不久,該國就產生了政變形式或者是兵變形式的政權更替。兩邊支撐者的首要交火地點就在都城,國度檔案館在戰役中起火,傳聞是內閣閣老們燒燬檔案記錄燒燬罪證。過火以後,全部國度檔案館化為一片廢墟,大量檔案檔案被燒光,統統閣老和參會者都死於新國度的建國大審判。此次集會在汗青上的詳細記錄早就已經無從查起。
可為甚麼這麼貴呢??幾根木頭如何會值這個價捏??
在海南省,海南黃花梨的木板代價已漲至起價9000元一公斤,而在北京、上海等都會,黃花梨的代價更高。
兩邊都有的糧食隻要大米。該國米價單位是石,基準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市斤。是以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該國當時的大米代價約莫在每石一絹(1000錢)。結合帝國境內大米售價為每公斤2.5分。
一個不測的發明,一個全新的疆場。
4)根據對劃一麵積有產出地盤代價采辦力停止計算
凱瑟琳女王搖點頭,有幾分要考考丈夫的意義:“如果滿大街都是這類木頭月餅,你以為它除了當作取暖用的煤球,還能做甚麼。…………,不過如果最大麵額的貨幣都成了煤球,小額貨幣就更廢了。當貨幣成了廢料,那這國的經濟就完了。”
這場戰役中,隻要需求錢,帝國中心當局彷彿就有效不完的錢。在戰役發作前,馬恩羅科帝國的百絹花梨神木大額幣最高發行量不會超越五萬枚(每枚理講代價200克黃金),開戰後第三年(B世紀60年),發行量達到一百二十萬枚之巨。短短兩年間,市場上暢通的钜額木錢成多少級數級翻倍增加,可謂“造錢活動”。短期內,急需的軍費處理了,可暴增的大額貨幣必定會導致惡性通貨收縮。
…………
通過查閱橄欖島敵軍賬目,參戰軍隊財務部分設想了三種兌換體例:
這場“造錢活動”開端時的動機能夠是為了達到“不加稅”,“不給百姓增加承擔”,但成果卻讓每個百姓都蒙受了極大的財產喪失。
也就是,五十萬錢即是1000羅曼金元。1元羅曼金元即是500錢,也即是一克黃金。如許算來一絹即是1000錢,即是2元羅曼金元,即是兩克黃金。
前情回顧:
細算下來:40絹或四萬錢,兌換一元羅曼金元,或100枚帝國散銀幣。兩絹能換五個散銀幣,至於那些銅錢,還不如賣廢銅劃算。一個本來能讓兵士撈到200克黃金的黃花梨木頭月餅(100絹)隻能換兩塊五毛錢,2.5元羅曼金元,不過這已經是下級軍官大半個月的人為了,那幾個兵士還是很對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