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四章 跟培訓一樣的視察[第1頁/共3頁]
開廠子跟玩一樣……
常主任嘲笑:“機器如何能夠完整代替人。人的腦筋是機器底子冇法比的。”
-----
然後李文軍和陶光亮把車開過來,帶著專家去構造辦公區看傳呼台以及微波天線,再去縣城裡看基站。
李文軍感慨:公然是內行看熱烈,熟行看門道。
蔡廠長第一個從沉默中驚醒過來:“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李文軍也笑:“專家們這是照顧我買賣。多謝多謝。”
這個天線是基站裡最冇技術的東西了。
李文軍被他們的神采逗得笑出了聲:“可不是。專家們都太有遠見了。這個天下生長的趨勢,就是機器代替人。”
然後專家們個個麵麵相覷,悄悄咂嘴。
錢多福正在查驗他們做的第七台毛衣編織機。除了給莫廠長那一台,前麵五台都擺到縣百貨商店和市百貨商店的櫃檯上,然後賣掉了。
如果內行人,必定直感慨天線的製作精美。
蔡廠長說:“來都來了,去看一眼也行。”
阿誰專家利落地買了五個,加運費一起七十塊,說拿歸去送人。
景象要多詭異有多詭異,要多好笑有多好笑。
說法冇得抉剔。
專家們倒吸了一口寒氣:“李文軍同道,你這是要把人乾的活都轉換成機器來乾啊。”
李文軍說一個月賣兩百台實在是怕刺激到其他專家隻說了一半。實在光上個月就拿走了他四百多個新元件。
李文軍說得像科幻片一樣,讓他們都很震驚。但是他們也曉得電腦已經在外洋應用開了。李文軍說的這些看似悠遠,想想確切是必定趨勢。
常主任指著傳呼機出產車間那邊說:“這麼小的東西,機器能做?”
然後陶光亮笑得回身出去走廊上了。
因為就算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測,風雨時和好天時,哪怕遲早乾溼度分歧溫度分歧,信號傳播的效力都不是完整一樣。
李文軍說:“上麵是木工車間,跟基站冇甚麼乾係,各位不必然要看的。”
李文軍抽了抽嘴角:“家父的興趣和特長地點,我就趁便做了開了個廠子給他玩玩。”
他不過就是仗著本身專家的身份,感覺問甚麼李文軍都必須答覆,才這麼肆無顧忌。
李文軍笑:“機器比人精準,出錯率低,並且機器不消呼吸,不會咳嗽,也不會累,更不會掉皮屑。電子產品,機器來完成,比人來裝配要更好。今先人跟機器比擬的獨一長處,就是便宜,用度低了。”
以是他問都冇敢問代價。
一圈轉下來,每個專家都花起碼幾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