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求學 第〇四六章 夢中初試雲雨事[第1頁/共3頁]
“厥國答覆大計,端木玉不敢或忘,理政謀事便始於現在。”端木玉正色點了點頭,清聲回道。
言畢,在比來的鋪墊上坐了下來。
“這麼多人?”端木恪驚奇道。他原覺得,有百十個就不錯了,冇想到竟另有一千多人,實在大大出乎他的預感。
“哦,另一個呢?莫不是大華武林妙手中另有我們的人?”虞淩逸奇聞道。
端木恪、虞淩逸對望一眼,皆是滿臉的不成思議。
“是。”胥潛夢躬身領命,微微理了理眉目,乃謂端木恪、虞淩逸道,“十年前,先皇將計華大業全權交給了皇上。當時,皇上找到我,欲讓我籌建一隻諜報軍,暗藏到大華去彙集資情,以知敵於戰先,如眼之視千裡遠。我參軍中連續挑了兩千人,前後派去了大華各地。而後的十年中,他們有的遁入江湖,有的暗藏在高官富賈之家,期間,已不知傳來了多少動靜。”他頓了頓,又道,“當然,他們中有的投敵叛變,有的被抓獲正法,有的早已不知下落,現下仍在替朝廷做事的隻要一千二百餘人,他們都是我們在大華的眼線。”
“皇上,老臣久聞‘千裡眼’之名,知之卻實在有限,可否詳告?”端木恪皺著眉,躬身執禮斜首問道。
虞淩逸回道:“臣曉得,那是現當代上最大的殺手堂。”
“皇位之爭絕非一夕可成。贄王善武,世人定防患其武;頤王行仁,世人便覺得假仁;我以智稱,世人皆惕我以謀。既知你之長則儘可設法製你所長,你所謀者,又如何等閒能成?謀之所成,在敵不備。”父王教誨猶在耳邊,現在倒是天人兩隔,夏承炫隻覺人間至痛至恨莫過於此。
國君之勤是為百姓之幸,國君之勉,實為百姓之福。
然,在他與胥潛夢的統理下,厥海內政腐敗、國庫日漸充盈,為厥國北伐大業奠定了根本。這也是他多年一向深受端木瀾重用的一個啟事。
與大華分歧,厥國不重儀禮,君主也向來不擅權。雖如此,厥國三百二十幾年間卻鮮有奪權篡位之事產生。不但端木玉的其他兄弟不與他爭儲,曆朝曆代多是如此。
端木固保守慎重,而端木玉則激進跳脫,叔侄二人政見向來分歧,在朝堂上也頻頻爭論,自也生過嫌隙。然,端木玉即位後,還是任命端木恪為攝政大臣,暫行主君之權。端木恪也毫不忌諱新君的心機,立政、唆使、任人全然依著本身的設法。
“皇上,你有天賦之資,策畫、見地實在當世少有。臣自問有些才學,可擔守土之責。然,厥國欲昌隆開疆,則非你不能為,望你早日抖擻起來,躬身理政,謀國大事!”端木恪沉聲道。他雖不喜這個侄兒,卻一貫極承認其才。
聽了他的話,端木恪、胥潛夢、虞淩逸三人也不客氣,各尋了一個鋪墊盤腿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