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國公 十二侯爺[第1頁/共3頁]
耿仲明不是淮左個人,也不是前明降將,而是滿清三順王。
顧君恩意左光先有降清失節汙點,固然重新歸正,但不成再為大順伯爵,可降為總兵報酬來京閒置。
顧君恩同禮當局供應的名單顯現,李自成於永昌元年共封侯爵九人,彆離是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蘄侯穀可成、亳侯李過、磁侯劉芳亮、義侯張鼐、綿侯袁宗第、淮侯劉希堯、絳侯賀錦。
高傑、張國柱則是前明降將,二者一個是第六鎮的鎮帥,一個是第五鎮的鎮帥,乃是前明降將於淮軍當中軍功最為顯赫者,特彆是高傑。
至於大哥陸文亮是否封王,陸四問過顧君恩他們的定見,世人定見竟是分歧,那就是既然少都督獲封親王,那少都督的父親便冇有需求再封王,且陸文亮將出任江北巡撫一職,以是更冇有需求封王。
劉體純、高一功東征有功,又皆是領軍提督,此次天然要予以晉爵,陸四直接大手筆,將劉、高二人的伯爵直接晉為國公。
這個德國公就是陸四新近任命為河北巡撫的夏雄師,夏於淮軍當中資格、軍功是僅次於陸四這個首級的。濟南之戰更是奠定了淮軍於山東的戰局上風,為全殲豪格、孔有德個人做出龐大進獻。厥後北伐,第一鎮也是功績龐大。
永昌元年所封伯爵最多,共有26人,彆離是光山伯劉體純、承平伯吳汝義、巫山伯馬世耀、武陽伯李友、平南伯劉忠、文水伯陳永福、桃園伯白廣恩、確山伯王良智、京山伯陳藎、鄢陵伯劉蘇、伯爵任繼榮、伯爵辛思忠、伯爵黨守素、伯爵劉汝魁、牛萬才、藺養成、左光先、牛成虎、馬科、寧陵伯田虎、臨胊伯高一功等人。
這此中又戰死過半,現在健在的是劉體純、劉忠、辛思忠、黨守素、牛萬才、藺養成、馬科、高一功八人。
再說,文亮哥自起事今後並未曾參與大的戰事,給其封親王於功勞而言有些說不疇昔。
此役,穀可成被俘身亡,左光先在戰役中因馬腿被砍而墜馬折足,易馬再戰,不能騎,遂棄輜重而退入山西與李自成彙合。後隨李自成撤離西安時與一妻三子被清軍俘獲,不得已歸順滿清,附屬鑲白旗漢軍,仍為總兵。
阿濟格部自荊襄北上河南時,左光先陣前再次歸正,率親兵百餘人與三子投奔順營。
但是對於政務院擬出的六十八名冊封名單,陸四卻做了點竄,刪去此中大半,隻訂婚王以下國公四人、侯爵十二人、伯爵二十四人。
許是均衡,又許是偶然,兩個親王順軍占了一個,淮軍占了一個。四位國公順軍占了三個,淮軍隻要一個。但在侯爵這一塊,順軍卻隻要兩個,淮軍方麵足足有十人之多。
陸四再三考慮,冇有對峙己見。
彆的另有一個左光先,此人是前明將領,於崇禎十六年歸降李自成,後隨大順軍入京參與了山海關大戰。李自成兵敗撤出北京時,左光先與蘄侯穀可成率兩萬兵馬斷兵後,於定州淨水河與追擊的清軍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