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大流寇 - 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

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1頁/共3頁]

李定國,晉王,世人稱南明第一名將,然自孫可望降清後倒是屢戰屢敗,終究客死他鄉。

李成棟,人稱江南第一劊子手,卻幡然悔過,決然歸正歸明,卻不幸溺斃於水中。

其親身率軍聲援西安,再由左潘安、李成棟率軍進入山西同李定國會戰。河北地區則由夏雄師鎮守,北京、天津及遼東地區則由高傑同一賣力,徐和尚、高一功所部及行營直屬的重甲、羽林、炮一鎮隨他回師西安,需求時還可抽調河南封堵兵團一部。其他各部包含淮揚駐軍則進入臨戰狀況,以應對能夠產生的明軍“趁火打劫”。

寧武關陣勢極其險要,順軍又是誌在必得,是以攻防之戰打的相稱慘烈,終究經兩日苦戰,寧武關失守,周遇吉被斬殺。

在延綏總兵王永強急報北京西軍攻入榆林、延安之時,陸四便曉得張獻忠有“爭霸介入”之心,而東入保德的李定國也必然會進入山西,以偏師管束雲集在北直隸的順軍主力,從而讓孫可望部及張獻忠的禦營能夠輕鬆拿下西安。

李自成采取此議,遂派雄師攻打寧武關。

所謂內邊,乃指自山西偏關縣經神池、寧武、代縣、朔縣、蔚縣一向延升至環慶的內長城,長一千多千米,有三關最重,即紫荊、倒馬、居庸三關,又稱內三關。

南可攻占忻州,兵臨太原,使山西順軍顧頭失尾,疲於奔命,終究因為兵力分離及長途矯捷啟事被西軍以逸待勞一一毀滅。

究竟上週遇吉自代州退入寧武關時已是強弩之末,士氣不揚,軍士皆言逃往大同,偶然死守,隻是在周遇吉逼迫下勉強迎敵,是以兩日遂陷。

所謂外邊,即偏頭、寧武、雁門三關。

表裡六關,寧武最重,以重兵駐此,東能夠衛雁門,西能夠援偏關,北能夠應雲朔,蓋天時失勢。

不過固然當年周遇吉隻在寧武關死守了兩日,但此關的首要性於山西團體倒是還是凸起的,特彆此關牽涉大同地區同太原地區的聯絡,故而擬升任第九軍提督的順軍大將李成棟在接到行營軍令後,一刻也不敢擔擱當即率部星夜兼程趕往寧武關設防。

不然寧武關一旦失守,李定國北可直入大同,迫降牆頭草薑驤,如此一來大同立時就會成為北京近在天涯的威脅;

此中偏頭為極邊,雁門為衝要,寧武介於兩關當中。

李定國也明顯認識寧武關的首要性,以是在收到寄父旨意後也當即從保德出兵攻入山西境內,沿途冇有碰到任何抵當,敏捷進軍至距寧武關不到百裡的義進屯堡。

而西軍方麵攻入山西的李定國部開端探明有步騎五萬餘,此中西軍精銳兩萬餘人,餘皆是收編的降兵,如高勳、唐通、康鎮邦、白廣恩等。

團體氣力上,順軍是優於西軍的,但是因為告急調撥原因,順軍短期內冇法彙合,在部分兵力弱於西軍,是以陸四給山西方麵總批示左潘安的第一道號令就是確保寧武關,將李定國的西軍阻在山西的西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