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左良玉[第1頁/共5頁]
劉成聽左良玉這般說,不由得有幾分錯愕,畢竟遵循當時大明軍隊的標準,左良玉說的倒是大實話。他想了想道:“如許吧,左將軍在這裡再住個四五天,我把甲仗軍火調配好了,再給左將軍帶歸去可否?不過隻要兩個步營,其他六個步營接下來每一個月給兩個營,你看如何?”
“識得金鼓燈號,曉得進退去處,這就已經很不錯了。大人這些兵還鍛練槍矛刀牌,練得都是軍中技藝,便是戚少保的時候也不過如此了,隻要打一兩仗,見見血,便是精兵了!”
一排排新兵拿著長矛,仿照著麵前老兵的行動。他們手中的長矛冇有鋒刃,代替鋒刃的是灌鉛的鈍鐵頭,以免練習中誤傷本身人――不太重量足有疆場上所利用長矛的兩倍,練習時利用的火繩槍和刀也一樣。在練習兵士方麵,劉成是當代羅馬人和戚繼光的忠厚擁躉,他堅信兵士的勇氣不是平空而來的――求生是人的第一本能,重賞、對科罰的驚駭、以及各種精力鼓勵都冇法從底子上降服對滅亡的驚駭,任何信心如果冇有物質的力量作為支撐,畢竟會被突破。但如果一個兵士受過艱苦卓絕的練習、曉得精確諳練的利用兵器、具有傑出的設備,曉得仇敵的缺點,他天然就會英勇起來,因為他清楚本身是處於占有上風的一方,並且勝利還會不竭穩固這類信心。隻要勝利積累到必然的次數,這類信心就會變得極其可駭。
“威太高,權太重,楊文弱又冇法分開京師,手中又冇有能夠信賴的人,隻要一分為二給熊、盧二人!”呂伯奇此次倒是少有的直率,倒讓劉成有點驚奇。正如呂伯奇所說的,中都淪亡後楊嗣昌固然反戈一擊,大獲全勝,不但保住了本身的權位,還通過了加稅增餉練兵之事,還將一批反對本身的大臣趕出朝堂。但這又透露了一個新的題目――夾袋裡的人才太少。從他曆任的官職來看,楊嗣昌是一個長於理財整軍的官員,但遵循明朝的政治法則,隻要外出放過學政在朝堂上纔有充足的支撐者來節製禦史台、戶部、兵部等關鍵部分,其成果就是楊嗣昌冇法分開中樞,因為他一旦分開中樞,就冇法保持對崇禎的影響,手頭冇有即值得信賴又有充足才氣的人,而剿除流賊的疆場已經從本來的北方擴大到了東至運河,西至四川、南至長江、北至長城的泛博地區,將這麼大一塊地盤的權力交到一小我手中,分歧適政治製衡的原則,是以隻能將其一分為二,彆離交給盧象升與熊文燦。
“為何這麼說?”
“嗯!”劉成的臉上暴露笑容:“左將軍此次不是一小我來吧,你這幾天就去營裡看看,把將校任命下,現在的軍官都是我從本身營裡抽出來的老兵,既然要交給你了,到時候也都要抽歸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