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三 護衛船隊[第1頁/共3頁]
“賢侄此來,是為了金山島之事吧?”康承嗣出言問道。
“海軍之事本籌算過完年去與你說的。”康承嗣道:“現在兵部已經打通了大半的樞紐,快則春月,緩則三四月,那邊的巡檢司就能設置了。現在南京兵部的文書都已經出來了,叫做龜山巡檢司,就等北京兵部出文。”
“既然要走海運,最大的乾係便在防衛了。”徐元佐道:“白糧本就是官方輸運,改海以後天然不會叫運軍來運。至於其他漕糧,想來走慣運河的運軍,也冇法在茫茫大海上運糧。”
“另有彆的體例可想嗎?”徐元佐問道:“間隔南風起另有小半年……”
“在湖廣。”康承嗣道。
“徐家籌算涉足這筆買賣?”康彭祖滿臉獵奇:“能收益多少?”
康承嗣較著愣了愣:“賢侄在彆處另有效船的處所?”
徐元佐微微咬唇,道:“可否偷梁換柱?”
徐元佐感覺整小我都不好了。
但是軍隊偶然候跟販子很像,常常挑選信價比最高的兵器,而不是能力最大的兵器。
徐元佐又道:“反對開海者不過以海路叵測,漂冇極大,又有倭寇劫奪作為反對來由。我們實在都曉得,海路一定比運河難走,漂冇也遠冇有運河破鈔之大。唯獨這海賊倭寇。卻不得不防。”
康承嗣輕撫長鬚,緩緩道:“敬璉啊,我們要造的但是戰艦啊。”
“小侄並不籌算辯駁。”徐元佐道:“小侄隻會立下軍令狀,漂冇也好,劫奪也罷,統統耗損皆由鄙人一力承擔――想來以仁壽堂的財力,包管幾十萬石還是冇題目的。”
“如果有人咬死說有倭寇禍亂東海。敬璉又如何辯駁呢?”康承嗣問道。
當然,此平分寸還得掌控得當,如果上頭一步到位設個“海防所”,那可就有些哭笑不得了。
徐元佐微微皺眉。
康家開中門驅逐了徐元佐,康承嗣一起拉著徐元佐的小臂去了內堂,算是通家之好的報酬。
康承嗣立即就明白了。
在年關之前走動拜年,都屬於乾係很靠近的人家。基於事情乾係的拜年,都是在年後。當徐元佐高打著“徐”字燈號前去上海康家的時候,幾近引發了大半個上海縣的震驚。人們向來冇有發明,本來康家和徐家竟然走得如此之近。
康承嗣一愣。
對於大明而言,造船的本錢遠小於造炮的本錢。嘉靖時從澳門買的紅夷炮,一門代價一千兩,而一艘大號沙船的造價不過一千五百兩。大明有本土遠洋上風,海員資本遠超西歐,以是用船海應對排炮,實乃最優挑選。
很多行業都跟著民營本錢的生長而從純官營變成了官私合營,或是純公營。但是造船業和鹽業,卻始終都是完整的官營廠。鹽有私鹽,那是因為監控手腕不敷。造船可不是隨便開個家庭作坊就無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