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第1頁/共3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過林延潮倒是也承認,蕭良有才氣是放在那邊,能在殿試會試都考取第二名的榜眼豈是了得,不管總理編撰甚麼質料,他都是摸出個道道來,蕭良有乃至在查閱會典初稿時,還被他找一犯訛奪來。
那官員的權力大小呢?
“好咧,還要甚麼點心?”
天子高高在上,寺人,內閣在次,間隔權力越近,權勢也就越大啊。翰林們整日想著就是如安在天子,內閣,寺人那建立友情,就算冇有友情,也是力度混個臉熟,因為這都是翰林們將來入閣的進身之階。(未 完待續 ~^~。)
“黃修撰在檢驗廳熬了十二年,這才熬出頭來,你比他年青,侍直是遲早的事。至於入內書堂教習,也一定比侍直禦前差多少。”
為了重修大明會典了,林延潮這十幾日都把孫繼皋等修的初稿讀了一遍了,並且為了熟諳曆朝曆代典製,還讀了一大堆文籍。現在乘著無人他拿起一本洪武年著的《諸司職掌》在公案上先看了起來,不久黃燦端了茶來了。
陳思育對蕭良有是嘉獎不已。
黃鳳翔與林延潮同是修撰,又都是同親,黃鳳翔為日講官後,要進文華殿為天子講讀,除了三六九朝參日不講,其他皆講,且冬夏不綴,今後本身要看到黃鳳翔的機遇就少多了,以是林延潮在檢驗廳裡,不免生出一種孤伶伶的感受。
經筵講官,日講官都隻是職位,翰林院裡侍讀,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乃至修撰,編修擔負都能夠,可見官員級彆凹凸,不是最首要的前提。
上麵眾翰林陸連續續都來了,但不是要去內書堂教習,就是要籌辦充經筵展書官,都是去當該吏那畫個卯就倉促離了,真正在史館裡不過十人。
“每回都與我們搶。”
林延潮作為宦海新丁,就儘能夠低調,多學多看少做,降落彆人對本身的希冀閥值,然後等候一個合適機遇。
官員的權力從何而來?
不久林延潮就聽曾朝節笑著對孫繼皋道:“以德兄,此去內書堂教習真可喜可賀啊!”
“暫不消了。”
特彆是對方能夠入直,成為帝師,而本身隻能修史,這內心的落差不是普通大。
林延潮心想經筵講官,日講官,要從史官中提拔不輕易,但教習內書堂就不一樣,都是從史館裡提拔四名翰林入內書堂教書。這是文臣與寺人結好的線路,對於翰林們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挑選。
本來這孫繼皋巴不得從重修大明會典的事中抽身,就是為了教習內書堂。
十數今後,林延潮又是第一個來到檢驗廳裡,檢驗廳的當該吏都習覺得常了,以往也有翰林開端如此勤懇,但日子過了一段,就冇有這股勁了,對峙下來的未幾。以是他們都在暗裡打賭林延潮能夠對峙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