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1頁/共13頁]
林延潮道:“昔日吾業師曾奉告我,讀書報酬大官有何不好?如果胸懷天下,一心為百姓謀福祉,如此官越大越好。”
“但我看林侯官胸懷天下,不是那等出爾反爾的小人。他當初既說五年,我們就拭目以待好了。何況從他主政這兩年來看,稱得上有所作為。”
林延潮道:“確切這錢朝廷省不得。”
如此朝堂上自有人看不疇昔,吏部尚書李戴言大旱,礦稅之害,請天子撤消礦稅,給小民活路。
這日天子連禦數人,非常疲憊正躺在殿裡歇息。
林延潮道:“沈公,你我入閣侍君,職在司密,有所諫言,寫在密揭裡便可。而公開上諫,傳抄六科,訴之天下,使名聲歸己,陷天子於不義。言不顧行,此鄉願所為。”
林延潮心道,是啊,本身這也到了含飴弄孫之齡了。
Ps:下一章大結局,這章本來兩天前就寫好了,但半途編削了,編削的是結局掃尾填坑的部分要去掉,行文更鬆散些,將內容凸起出來,能夠有些不能交代清楚,會讓一部分書友絕望。最後一章請大師給我些時候,要到下個月了,不過字數會很多,非常多。
畢自嚴等這一批宦海上的後起之秀多是林延潮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且充滿著各科道,因而一經號令,聯名上疏朝廷要求拔除宗人府,並將關押審判宗室的司法權,從朝廷下放到處所州縣。
林延潮道:“沈歸德,朱山陰頓時就要進京了,此事本輔需與他們商討後再論。但此事本輔是必然要辦的,替我轉告美命,讓他放心。”
“百姓湧入城中務工商之業,本輔於衛籍,匠籍,商籍,灶籍後輩一視同仁,改作他業,聽任自流。商賈著綾羅,小民穿絲綢,販子繁華必往昔更勝數籌。販織也能讀書識字,報紙小說流行,連小門小戶中的後輩,亦以識文斷字為榮。連崑曲如許官紳人家的梨園,也流行至百姓家中。”
天子不過七八歲年紀竟有此見地,卻向來也冇聽聞哪個文官大書特書。倒是太子稍有好處,孫承宗等文官恨不得傳小我人皆知。
“這些人真是國度的蛀蟲,那朝廷就不管這些織戶,皇店?”
“事利事功都是論跡非論心,但又是分歧。朝廷以錢穀為考成,此為事利,以互市惠工為考成,此為事功。任何蠅營狗苟之輩,若求宦途,不能事功,那怕胸懷天下,一心為百姓謀說得再好也是無用。若真是政績卓著之官員,朝廷會升他的官,但他如何想的朝廷卻不會問。”
沈鯉道:“次輔之專斷朝綱可比當年張文忠,豈有不遭非議的事理。更何況於礦稅之事唯有公一人可勸動天子,為何公遲遲不言?”
誰都曉得天子要脫手整治宗室。
林延潮笑了笑,又躺在軟榻上道:”一時氣話,不消當真。”
戶科都給事中田大益,請天子拔除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