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1頁/共17頁]
田義趕緊道:“是。”
“厥後先帝又讓朕讀漢書霍光傳,此中有一段‘宣帝始立謁見高廟,與大將軍霍光同乘。宣帝顧忌霍光,但覺如芒刺在背。”
但冇等太子有出聲的機遇,林延潮即高呼:“臣林延潮叩見萬歲!”
遠遠的一群從義學裡退堂的蒙童們,正整齊齊截地躬身向夫子施禮。
又過了一會,馬車到了城門前,但見車簾被一掀,一名流人探頭出去朝車內,見對方是生麵孔,林延潮頓時放下來心來。
蓋愆補過允賴先人,皇太子聰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天子位,尚其修身勤政親賢納諫,以永鴻圖……
新君即位,延潮償還大政雲‘臣誠憂國度,不為私計,不負先帝知人之明’。辭相歸鄉隨去處十數人,車止五六輛。
這兩個月來,新君隻是聽政見習,大小之事皆由林延潮一人定奪。不過新君竄改仍然很大,不再如以往到處謹慎謹慎,看人神采般,有些君臨天下模樣。
林延潮細心看去,不管從麵孔身材福王都比太子更似天子,難怪天子更寵嬖他。
當即林延潮又帶領群臣再度勸進。
落日落山,現在城門皆是要出城的百姓。
鄭貴妃聞言眼眶頓時紅了,抽泣得說不出話來。
林延潮點了點頭。
……建言燒燬及礦稅詿誤諸臣酌量起用,榷稅改成國稅,並新增織造燒造等項,悉皆停止。各衙門見監人犯俱送法司查審,應開釋者開釋……
孫暹,駱思恭聞言大喜,新君即位,他們正愁著如何表忠心呢,若非林延潮牽線搭橋,他們豈有這保駕之功,一輩子繁華繁華到手了,的確如同白來的一樣。
太子在群臣簇擁之下,坐上駕輦前去文華門。
林延潮話說得雖是陡峭,但話說得擲地有聲,一股決然不成擺盪之氣,令鄭貴妃不敢忽視。
顧憲成餘生於東林書院講學著書立作,冇有出版院一步,泰昌十一年時病故於家中,朝廷追贈其為太常寺卿,被先人尊為東林先生。
現在陳濟川已是門邊來催,林延潮見此道:“我知你定有此問,實在答與不答都是一樣。這天下事皆人苦衷,你言事功之學是顯學,但這並非功德,矯枉過分易有過正之弊,難有度勢之明。”
鄭貴妃道:“也罷,還請林先生答允,本宮百年以後,與先帝同葬於地府之下,這總能答允吧。”
世人都是擁戴,一群人在那哭哭啼啼。
萬曆四年,舉鄉試第一。座師王世貞得其文顧擺佈,三十年後天下皆從其子,而不知我也。延潮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美。雖幼年,卻鬱然有文宗之望。
新君點點頭道:“先帝賓天前一夜,讓朕讀劉健,楊廷和,徐階,高拱,張居正之事,朕當時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