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第1頁/共10頁]
“等眾考官考完出京時,還請閣老賜見一麵,親身耳提麵令一番。”
林延潮笑了笑:“讓仆送一送諸公!”
正在這時候,俄然有人言道。
不管如何說蔡國珍出任吏部尚書,終究使一貫激化的閣部之爭稍稍和緩下來。內閣在張位的主持下權力獲得集合。
而之前擔憂測驗範圍放寬導致貧寒讀書人落第局麵並冇有產生,相反有誌於進士的舉人,持續在各間藏書豐富的書院中持續學習,與師長同窗參議經世致用的學問,很多處所嬉遊渙散的學風乃至為之一改。
林延潮笑道:“可遠兄儘管說就是。”
文淵閣。
林延潮將便條還給於慎行又道:“彆的另有兩京十三省的卷子,禮部勘磨必必要嚴,不管正卷備卷草卷都不成少,如有通篇不知所雲之詞,又能落第者,發明一例查辦一例,放出話給這些考官,就說若查出有鬻卷之事,本閣部必予以重究。”
以是會試當初經林延潮鼎新,已經是一個經義策問並重的局麵。
孫承宗低頭道:“殿下能勤奮,為學必能日增,不過萬事也當適度啊。”
這不是單單用經義取士便能夠培養出來的。
一名考生儘是迷惑地答曰,夫項羽乃拔山蓋地之雄,豈有一破輪而不能拿乎?非不能也,勢不必也……
皇宗子點了點頭道:“我曉得,之前若非林閣老,三王並封之事已成,本日在皇極門前,卻又是林閣老仗義執言,這份恩典我不知如何酬謝。”
憑心而論皇宗子的才調確切普通,但有這番見地已經是賽過古往今來很多帝王。
張位等眾官員們聞此都是精力一振,有個說法就好了。
這馮琦是於慎行的年家子,推舉他出任禮部右侍郎,當然是林延潮識賢用賢。
湯顯祖低頭拱手道:“閣老真是慧眼如炬!”
當時有一題目,項羽拿破崙論,頓時考倒了一大片考生。
張位當即道:“皇上所慮精密,此臣等千萬不及,還請皇上放心,此事眾臣工必竭儘所能。”
如果用親王號衣,也就是發展到三王並封的線路,那麼必定是滿朝大亂,無數文官又要寧肯烏紗帽不要,也要來罵天子了。
現在此策從萬曆十七年會試至今,此中也不是冇有幾次過,如萬曆二十二年時,林延潮不肯到差大學士,朝野高低很多人籌算拔除此法,重新回到純以經義取士的線路上。
張位擺了擺手錶示無妨,然後向田義正色道:“兩千四百萬兩,此乃六年之國入,朝廷高低,天下臣民還需六年不吃不喝纔可積累這麼些財帛來,何況現在太倉年年虧空,還請公公將仆的話稟告陛下!”
本來鄉試考官是由禮部,翰林院複覈,不過走一個過場,但現在林延潮將權力拿到了內閣中。當然此舉侵犯了權力鴻溝,輕易引發禮部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