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第1頁/共4頁]
旁人聽了耿定力的話,心道那裡有這麼說的,以林延潮的身份,即便你的大宗師,也不是能夠如此指指導點的。
現在對於很多人而言,彷彿考上了鼇峰書院,就能考上生員,舉人,乃至進士。這是一條金光大道。
林延潮道:“既辦書院就逃不開義利之說,當今書院不攻於科舉,那麼學子就不會來,但是書院忽視了為國培養治才之道,那麼又何談為國度儲用呢?”
但是耿定力卻不是等閒能夠壓服的人。
比方林延潮當年依仗記性好,靠著背誦範文矇混過關。這不是林延潮一人如此,而是當年很多讀書人慣用的套路,萬積年間就有一名讀書人在會試當中,持續默寫了七篇範文最後竟然金榜落款,此事一出也是朝野震驚。
“讀史教人審勢,所謂勢者天下已成之形者,審勢者,可權天下之事輕重緩急而施者。治國不達於勢,而泥古而行,雖堯舜禹湯文武之政,亦不能行者。”
耿定力看了林延潮一眼,苦笑道:“老弟啊,老弟,天下誰不知這經義與策論並論是你提出來的!你叫我這麼做,實在是難辦啊!”
耿定力心想,處所上另有甚麼人敢不給你林延潮麵子。
林延潮一句話將耿定力跑偏的話題扯了返來。
耿定力聞言歎道:“老弟之言無不事理。”
林延潮親身驅逐,書院的徐貞明,徐熥,徐火勃也一併伴隨,隨他觀察書院。
林延潮笑著道:“大宗師莫非忘了,萬曆十四年,萬曆十七年的會試,禮部出卷都以經義與策論並重取士,但是會試如此,各省卻呼應者寥寥,為何我們福建不成以開先河呢?”
而林延潮勸服耿定力後,一旁的徐貞明,徐熥等人都是悄悄佩服,林延潮職位雖高,但耿定力如許的大儒並非是因權勢能夠屈就的人,但林延潮幾句話下竄改了他的看法可見他的本領。
以是施政者必須審勢而為,治史能提拔經世致用的人才,這不是經義取士能辦獲得的。同時測驗範圍擴大,就能篩落一批整日專研四書五經,死讀書的士子。
由此看來,真的是‘你無文章需認命,我有兒孫要讀書’,實在太殘暴了一些。
聽了耿定力的話,世人都是笑了。
“故而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得失,門生從讀史中將經義學乃至用,察曆代興衰之道,然後以策論繩之來參定高低。”
本日福建提學道副使,也就是全省讀書人丁稱的大宗師耿定力,應林延潮之邀來到鼇峰書院。
二人互拍了一陣官屁,場麵氛圍非常敦睦。因而二人在世人簇擁當中,走進書樓。
耿定力道:“確切,邇來讀書人不是大談性命之學,就是在尋章摘句高低工夫,或者就是醉心於科舉,於治國之道毫無體察。說來講去還在於義利二字上,應舉之學原不悖於義,但一念營營,企圖服從,企圖一步登天此喻利之心不成為之,我等也不生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