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第446章 揚州[第1頁/共4頁]
黎大津曉得這幾位都是小偷,趁著年節過來撈一筆,他這個副總班頭固然掛名,可該做的事情卻要做些,這是黎大津做事的風俗,不管實職浮名,有了差事就要當真做。
鹽稅是大明賦稅的底子之一,可越收越少,遵循端方每年七八百萬的額度,七折八扣的隻交上去一百多萬銀子,朝廷派人下來整飭一次就能多收一點,然後又是規複原狀。
丁軍說著說著就哽咽起來“往年大師再緊巴也要去內裡買幾掛鞭炮,拆了大師拿著放..”
官鹽私鹽上賺得的銀子,剝削下來的鹽稅,天然不能讓鹽商們都吃下去,內廷各衙門,外朝內閣和戶部,處所上的鹽運司到巡檢,再到方方麵麵的文武官員,大家都有分潤。
在繁華處所當官,有好處也有難處,好處天然是銀子多,一任一輩子就足了,難處就是到處冇體例做主,壓根冇甚麼當官的威風,街麵上肩輿碰了甚麼人,冇準就是誰家的下人奴婢,要不然就是那位大佬的親戚,你還得主動賠罪賠銀子,當然這比蘇杭鬆江一帶好了很多,那邊街麵上隨便一小我,搞不好就牽涉到六部內閣那位大佬身上。
這麼多年清下來,草窩子裡越來越荒,隻留著給馮家做基業,黎大津從那邊返來冇多久,一想到逃掉的趙進,他就感受很不舒暢。
黎大津走在路上,不時的有人過來打號召,大師都是客氣恭敬,這位黎爺可不是那種冇身份幫閒的白役,而是吃著衙門糧餉的副總班頭,傳聞府衙裡各位老爺對他也客氣的很。
正月初的時候,就算揚州也看不到甚麼秋色綠意,城東官道直通運河船埠,東門不遠處又有水門,連接南北水關,高橋船埠和十二船埠也在這邊。
更有傳聞說這黎大津的威風,隨隨便便近千人馬都能拉的起來,可起碼是個千總守備的位置。
黎大津天然不消從正門走,他走得側門,門前看管的仆人和他很熟諳,笑著打了個號召放他出來。
黎大津就是馮家安插在府衙裡的人,不過馮家在府衙縣衙裡的人太多,倒也不差這一個,時候久了,大師也發明,這位黎爺底子不管衙門裡的事件,這邊動靜通達,很快就曉得為甚麼了,之以是給個副總班頭的位置,就是為了行事便利,馮家外宅那些舞刀弄槍的廝殺漢,端賴這位黎大津管著,揚州水上陸上的江湖人物,也要賣他麵子。
不過這些東西,明麵上你是看不到的,外人過來,隻能看到鱗次櫛比的店鋪和商行,看到街上如織的行人商旅,看到運河關鍵之地的萬商雲集。
這是甚麼人物,說白了不過馮家一個護院,可差未幾管著揚州吵嘴兩道,模糊龍頭一樣的身份了。
海州產淮鹽,集散卻在揚州,天下有三分之二多的處所食用淮鹽,每年一船船白花花的鹽貨出去,一船船白花花的銀子出去,鹽商和官府打交道,常常都是世襲,一代代賺到的銀子堆集下來,都是潑天般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