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雖有一榮俱榮之幸,亦有一損俱損之殤[第1頁/共5頁]
看到這,於可遠心中大定。
想到這裡,於可遠坐不住了,分開本身的小院,往王正憲的書房走。王正憲作為山東學界的泰鬥級人物,又是清流一脈的強大支柱,在宦海動靜很通達,必然曉得動靜。
六月不期而至,院試準期而來。
考取生員,是功名的起點。
阿福想的是鄧氏喜好,且閒不下來。高邦媛卻笑逐顏開:“好好!伯母,這點不錯,多種一些,不但本身能吃,還能送送親朋老友。特彆是可遠,真金白銀送出去,到底折損斯文才華,一些有雅氣的讀書人,你送太貴重了,人家感覺你瞧不起他,送些生果蔬菜,反倒能促進豪情。”
於可遠愣了好半晌,將此中的關頭想不清,不由長歎一聲:“帝王權謀,皆在衡量二字。”
何況王正憲說得涓滴冇錯,張居正身前固然做到了明朝第一首輔,權傾天下的境地,但他身後被萬曆天子掘墳鞭屍的悲劇,也確切左證了王正憲之言。
於可遠苦笑了一聲,“不愧是宮裡人。”
於可遠俄然一驚,“他們公然出事了?連太嶽也……”
於可遠進了門,趁著書童關門的工夫,快步走到王正憲身邊的桌案,侍弄著案前的茶碗,幫王正憲倒了一碗茶,遞到他手裡。
於可遠:“先生為何對我如此?”
王正憲:“是,就在昨日,京裡來人要調你進京,說甚麼趕製鳥船的過程中,碰到很多困難,但願你能去京裡,給那些工匠指導。被我臭罵一頓,攆出京裡了,那人是嚴世蕃派來的人,並不代表皇上的意義。”
王正憲這才又轉向於可遠:“再過一個月就是院試,山東風波根基已經安定,不會有人再難堪你。前些光陰,你找過我,說想帶著趙雲安給的函件去南直隸,到稷山書院和陽明書院交換一番,我分歧意,你是否懷著怨懟情感?”
現在山東風波停歇,以一省援助東南大戰,固然捉襟見肘,但總比之前都不支救兵餉要好,戚繼光和俞大猷已經重整頹勢,打贏了好幾仗,步步緊逼。最可喜的是,跟著楊順、路楷和羅龍文被檻送京師,停息的鳥船製造,現在正加足馬力,工匠們日夜不斷地趕工,下海也就是下個月的事。
阿福:“嬤嬤們年齡大了,不肯意折騰,何況,她們傳聞過你的事情,避諱還來不及呢。”
剛到書房門口,王正憲彷彿是病了,閉著眼靠在躺椅上,額頭還敷著一塊濕手帕。
於可遠怔怔地望著他,“莫非已經來過了?”
更讓他們猜疑的是,皇上對清流一脈的態度。都這類時候了,為何還要將譚綸、趙貞吉和張居正這些人召回北京?
去信的時候,於可遠已經預設了趙雲安能夠在浙江的環境,以是信同時去往山東和浙江。就算是偏僻的浙江,半個月,也總該有複書了。
眼看著一場能夠記入史冊的敗仗就在麵前,譚綸卻被召回,皇上無疑是在奉告統統人,這場抗倭的功績,要完整落在胡宗憲一人手裡,和你們清流毫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