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通敵案(上)[第2頁/共3頁]
這則由遼東經略親筆手書的軍報,無疑進一步坐實了宣府鎮本地官員與富紳豪商沆瀣一氣,通敵賣國的罪過。
乾清宮暖閣,為了照顧幾位白髮蒼蒼的老臣,善解人意的司禮監掌印寺人特地命人於角落處擺放了幾個火盆,此時正發著劈裡啪啦的燃燒聲。
趁著這個工夫,對朱由校忠心耿耿的司禮監掌印寺人王安也自陪侍寺人的手中接過一杯香茗,謹慎翼翼的將其安排於朱由校麵前,口中低喃道:"陛下息怒,氣大傷身呐.."
遼東軍民百姓士氣大振。
前些光陰,京師勳貴勾引士卒兵臨奉天門外討餉已然充足"駭人聽聞",但就在幾百裡外的宣府鎮,本地官員及晉商沆瀣一氣,暗中向遼鎮建奴私運。
臘月二十五。
不過在天子的"當機立斷"之下,這場或許會危及宣府鎮乃至中樞的詭計被直接戳破,城中晉商被一網打儘。
跟著山西大同代王的請罪摺子被呈遞進京,產生於宣府鎮的"通敵案"也逐步本相明白,聞者皆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一念至此,東閣大學士韓爌便是麵如死灰,隻覺上首天子愈發高深莫測,隨時有能夠向他發難。
嘶。
坐鎮瀋陽的遼東經略親身上書,宣稱前些光陰於瀋陽城外陳兵的"建奴雄師"俄然強攻瀋陽,後因戰事不順,無法鳴金出兵,狼狽退回渾河以東。
...
當朝廷發覺到端倪的時候,這些手眼通天的晉商們竟然還試圖通過商戶閉市,及邊軍叛變的體例,與朝廷對抗。
回望數月以來的各種,不管是東林黨關於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咄咄逼人;還是京師勳貴鋌而走險,亂軍士卒於奉天門外討餉;亦或者張家口堡晉商通敵賣國,自家這位幼齡即位的天子就好似未卜先知普通,每一件事都獲得了妥當的處理。
"回稟陛下,"聞言,暖閣內便有一名身著青色官袍的文官於坐位上起家,目光炯炯的拱手道:"幾名犯警晉商已然招認,被人贓並獲的張家口堡的兵備道對其罪過也是招認不諱.."
但令京師統統百姓乃至朝中絕大部分官員都冇有推測的是,遠在千裡以外的遼鎮也適時奉上一份"軍報"。
想到這裡,老寺人王安便是不由自主倒吸了一口冷氣,卻未曾想恰好對上了朱由校那雙波瀾不驚的眸子。
與此同時,朱由校苗條的手指還不忘悄悄敲擊著身邊桌案上擺放的一封奏本,似是意有所指。
也恰是這個低頭的行動,令司禮監掌印偶然間發明瞭天子眼眸深處轉眼即逝的滑頭。
...
而他也在衡量利弊以後,勸諫天子該當以遼鎮局勢為主,不宜在蒙古部落蠢蠢欲動之下,再行整飭宣府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