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廷議[第2頁/共3頁]

莫非所謂的"官聲"真就那般首要嗎?!

在廣寧巡撫王化貞離職以後,薊鎮總督已是他們東林黨短時候獨一能夠介入的封疆大吏,必必要緊緊握在手中。

朝野間都說韓閣老為人油滑,現在來看公然如此。

眼瞅著首輔起家,兵部尚書王在晉,戶部侍郎畢自嚴等人趕快起家相送,此中尤以吏部尚書周嘉謨神采最難堪看。

放眼望去,次輔劉一璟似是欲言又止,但終是長歎一聲,麵無神采的拂袖拜彆。

...

...

本覺得在本身透露態度,出身東林的次輔劉一璟也帶頭反對以後,本日的"廷議"當得以順利結束。

而受命記錄此次廷議內容的吏員們也是屏氣凝神,大氣都不敢喘,心道本日這廷議雖是"無疾而終",但作為百官首輔的方從哲卻不免被人冠以"庸碌有為"的印象,今後怕是難以在朝野間安身了。

"韓閣老的意義是,惠王及桂王兩位王爺出京就藩,京師由年長的瑞王殿下坐鎮便可.."吞嚥了一口唾沫以後,老寺人便是很有些憤恚填膺的低喃道。

但方從哲千萬冇有推測,在朝野間一貫以"油滑"著稱的東閣大學士韓爌倒是側麵表達了"反對"的態度,以為三王中年紀最長的瑞王朱常浩或可在京師居住,惠王及桂王當出京就藩。

正因如此,他方纔在冇有顛末"三請三讓"以後,便同意了薊鎮總督文球乞骸骨的奏本。

就在孫慎行等人自發宦途一片光亮,首輔方從哲離職期近的時候,一道略有些悲慘的感喟聲便在他們的耳畔旁響起。

雖說對於刑部尚書黃克纘俄然"倒向"東林的行動有些不解,但朱由校曉得僅憑這些人,決然冇法律廷議墮入對峙的局麵。

所謂"廷議",便是大明針對三品以上官員或六部九卿專門衍生的提拔之法,由朝臣們保舉出幾名"候選人",交由天子做最後的決計。

偌大的官署中,入目儘是緋袍,心機各彆的朝臣們或是閉目養神,或者冷眼旁觀,氛圍非常冷凝。

不過兩炷香的工夫,吏部廷議無果的動靜便被層層通報進宮,期間產生的諸多細節也被吏員詳細記錄,擺在朱由校的禦案之上。

事關宗室親王,凡是有資格參與"廷議"的朝臣們皆是在此列席,此中天然是包含了"始作俑者"禮部權勢孫慎行。

而達成此等目標的先決前提,便是要令首輔方從哲"鬆口"。

...

同一時候,就在朱由校在諸多錦衣衛緹騎的簇擁下,觀察位於群山腳下的"軍火局"的時候,朝中重臣們倒是不約而同的齊聚吏擺設衙。

"另有呢?"不自發的,朱由校便是減輕了語氣。

如此淺近的事理連他這等宦官都能明白,莫非外朝那些袞袞諸公們不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