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朝會(下)[第1頁/共3頁]
自建奴於赫圖阿拉崛起,與遼東隔海相望的山東半島便成為了遼鎮補給的大本營,無數糧草輜重通過海運,運抵旅順關隘。
頃刻間,殿中便前後跪倒幾名禦史言官,聲嘶力竭的高呼道:"還請陛下聖裁!"
槍打出頭鳥,現在局勢不明,他可不會自討苦吃。
"民氣所向呐,"金台上的天子望著殿中群情激奮的諸臣,不由得低喃一聲,但眼神倒是愈發冰冷。
心頭熾熱之下,韓爌便籌算側身出列,卻未曾被站在文官首位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搶了先。
見兵部左侍郎王在晉"親身了局",方纔還對勁洋洋的廣東道禦史張修德及諸多東林官員便是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心中大喊不妙。
在一片嘩然聲中,俄然有一名身穿緋袍的官員側身出列,拱手朝著金台上的天子大聲說道。
"臣兵部左侍郎王在晉,請陛下慎重考慮。"年過五旬的王在晉因為長年在外為官兼之身材魁偉的原因,舉手投足間並冇有太多"墨客氣",反倒是模糊有些武將的影子,鏗鏘有力的聲音如驚雷普通,在大殿內炸響。
此等局麵之下,方從哲不想體例"明哲保身"也就罷了,竟然還敢親身了局保護熊廷弼,就不怕被東林黨"秋後算賬"嗎?
"啟稟陛下,熊經略於遼東任職多年,深受本地百姓戀慕,薩爾滸之戰過後,遼東軍民民氣惶惑,情勢危急,幸得熊經略臨危受命,收斂將士遺骨,整飭行伍,方纔使遼東轉危為安。"
熊廷弼雄才大略乃是人儘皆知之事,隻可惜其脾氣過於火爆,最是不喜朝中的"爾虞我詐",故此不知獲咎了多少人。
不但如此,先帝因"紅丸"殯天,作為內閣首輔的方從哲一樣有失策之責。
被諸多禦史言官殷切諦視的東閣大學士韓爌也是不動聲色的收回腳步,眼神非常龐大。
"陛下,臣有貳言。"電光火石之間,皇極殿中便是響起了另一道孔殷的呼喝聲。
"熊廷弼於遼東的所作所為,必定導致本地軍民百姓對我大明離心離德,遼東危矣!老臣懇請陛下聖裁!"言罷,魏應嘉便是重重叩首,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
這王在晉任內多經兵事,又是朝中對於遼鎮軍事最有發言權的眾臣之一,說話分量遠非平常的禦史言官可比。
現在就算以往與熊廷弼毫無舊怨者,此時也免不了落井下石。
"陛下,遼鎮乃重中之重,建奴勢大,豈可等閒換帥?"
跟著兵部右侍郎魏應嘉親身了局唱起了反調,殿中禦史言官的氣勢驀地高漲,呼吸突然短促。
不過天子昔日對於熊廷弼的"迴護"還曆曆在目,現在便是他這位閣臣出來打個圓場,賜與天子一個"台階",將此事順利處理。
見上首的天子遲遲不發一語,東閣大學士韓爌便是冷冷一笑,心道熊廷弼落得本日之局麵,實在是其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