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明鐵頭娃[第1頁/共3頁]
“解縉還未走到交趾,錦衣衛一起追到廣東,將解縉押送回京。”
當然,這也是老朱惜才。
“可惜,這件事情再次被朱高煦所操縱,待朱棣返來後,朱高煦當即向朱棣告狀。”
實在陸淵也是有些無語,這換甚麼人都明白老朱的意義了,也該收斂性子了。
“本來解縉想要上奏天子,重回中樞。”
聽到這裡,朱標也是一歎,可惜這些光榮都是老四的,跟他冇一毛錢的乾係!
“因而,建文帝又將解縉貶到河州。”
“但朱棣倒是忙著北征,,解縉見不到朱棣,隻好去覲見太子。”
“一同入閣的另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六人。”
要不是解縉有才,獲得老朱的愛好,墳頭草都有兩米高了,那裡會一次次警告你!
朱標頓時一驚,這解縉竟然能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朱標聽完,久久不言,良悠長歎一口氣。
顛末空印案、胡惟庸案、以及比來的郭桓案,法司各級官員不竭拘繫大臣,很多明天同朝為臣的人第二天就不見了蹤跡,真可謂腥風血雨,變幻莫測。
陸淵正在深思,而朱標倒是見他愣神,不由喊了兩句。
“此人之纔不在楊士奇之下,有首輔之姿!”
楊士奇確切有才氣,一上來就將寶鈔提舉司辦理的井井有條,提出的幾個政見也是被朱元璋所采取。
“朱棣喜幸虧靖難之變中交戰有功的二子朱高煦,不喜好身材肥胖、脾氣柔仁的宗子朱高熾。”
“一次,朱棣暗裡問他對儲君之事如何看。解縉直言道:皇宗子仁孝,天下歸心。”
說到這裡,陸淵停頓了一下。
“怕朝廷袞袞諸公都成了保守派,遇事睜隻眼閉隻眼,隻求能活到退休吧。”陸淵毫不包涵地解開這層遮羞布。
而現在又冒出一個棟梁之才,朱標阿誰喜啊,臉上笑容都粉飾不住。
“朱高煦是以對解縉挾恨在心,藉機誣告,讓朱棣直接將解縉貶謫到了交趾。”
陸淵最後吟了一句解縉所做之詩。
“但也因為其脾氣樸重,直言不諱獲咎了很多官員,是以屢首彈劾。”
“可惜解縉被押入昭獄,一關就是五年。”
“但朱棣對於朱高煦,非常寵嬖,偶然候在禮法上乃至超越了太子。”
“即便在囚車當中,解縉仍然在寫奏摺,他看到贛江兩岸乾旱嚴峻,決定上書要求朝廷構築溝渠,灌溉良田。”
“洪武二十年八月,解縉舉江西鄉試,中解元。”
“咳,說回這解縉。”
陸淵也是適時轉換了話題:“解縉的才調獨領風騷,在朱棣麵前也很得寵,風頭壓過其他內閣大臣,即便是六部尚書也是不能比。”
“可謂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但解縉最不該是參與了儲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