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工業化[第1頁/共3頁]
陸淵笑了起來,同時伸出兩隻手指:“我將這稱為貿易剪刀差,也就是工農業產品互換時,產業品代價高於代價,農產品代價低於代價所呈現的差額。”
遠邁漢唐,治隆唐宋!
“而我們的布匹對高麗,便有龐大的貿易剪刀差!”
都是其他小國求著大明爸爸開通朝貢貿易,而大明倒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朱標思考半晌而後說道:“陸先生說過,人丁的增加都是成趨勢增加的,靠著政策真的能處理人地衝突嗎?”
“產業國和農業國的出產力並不不異。”
“周朝期間,百姓多食粟米,一畝產量不過兩百斤。”
陸淵道:“這就是產業化的好處。”
“這還冇算化肥的效果!”
“而將原質料的產出交給其他國度。”
“並且,其國小人稀,勉強也夠度日,是以少有采辦糧食。”
陸淵道:“這隻是第一層,殿下能夠想想,如果高麗耐久向大明采辦物美價廉的布匹,那麼高麗國會產生甚麼?”
“就比如我們正在大力生長的紡織業,我們能夠操縱這類上風出產出本錢更低、產量更高的紡織品,這類紡織品在外洋貿易中,賣的代價是穩定乃至更高的。”
“為甚麼他們不向大明采辦糧食,而多數時候都會采辦布匹?”
“是了,這就是出產力的增加!”朱標鎮靜地說道。
“武王代商,乃是適應天命。”
朱標一聽很快就瞭解了,畢竟大明一貫與其他國度貿易當中都處於上風職位。
朱標俄然在書架上翻找起來,過了半晌,他欣喜地翻出一本書來。
“是以高麗販子也喜好來大明大量購入布匹,販往高麗,以獲得大量的利潤。”
朱標瞪大眼睛:“這如何能夠,一樣的地盤如何就能產出更多的糧食。”
“這一樣是龐大的上風,這些人都是優良的兵源。”
畢竟大明天朝上國,完整不缺,分歧他們貿易那也能過得很好。
“到了宋時,引進了占城稻,南邊水稻畝產達到四百五十斤!”
陸淵微微一笑:“殿下,可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朝代更替的規律。”
“而產業國最大的上風就是出產力!”
“產業國出產力進步,一樣的工廠能出產更多更好的商品,一樣的地盤能種出更多的糧食。”
“而現在的出產力比夏商和周又如何?”
陸淵道:“高美人的耕作程度不如明人,統統種出來的糧食產量或是品格都不如大明。”
“西山工坊利用更加先進的設備,減少了野生,進步了效力。在人數更少的環境下,倒是能有更好、跟多的產出。這就是上風。”
“物價上漲時,固然農產品代價也同時上漲,但它上漲的幅度常常低於產業品代價上漲的幅度。而當普通物價下跌時,固然產業品的代價也同時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常常低於農產品代價下跌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