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自曝穿越後,一年平遼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安不納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安不納[第1頁/共3頁]

很快有兩艘商船開了過來。

“這如何能夠!”雷約茲不信賴。

而島上的漢人看到打著大明旗號的戰船,一個個歡樂鼓勵。

“草民陳驊、林槁拜見伯爺!”兩人恭敬地見禮。

“你這傢夥的腦袋是熱暈頭了吧!”中間的大副和參謀都哈哈笑了起來。

陸延問道:“你們有多少人?設備如何?”

荷蘭人在澎湖興建要塞期間,便抓捕了超越1500名漢人,當作仆從。要塞用時三個月完工,1500名華人仆從在這三個月中累死餓死了1300名,倖存的270名被送往巴達維亞做為給庫恩總督的私家禮品,此中終究到達的隻要137名,其他均死於途中。

“就是,在澎湖之戰中,明軍的船都是一些漁船罷了,若不是我們補給不敷,又如何會怕他們!”

至於那些黑人和東南亞人實在太懶了,他們會想竟體例偷懶!製作的工程,完整都是豆腐渣,即便有監工不竭用鞭子鞭撻。

雷約茲得知,陸延竟然率軍前來,又驚又怒。

跟著悠長的號角響起,一艘艘海船鼓滿帆船,駛離船埠。

“他們有多少人!”雷約茲大聲問道。

庫恩對華人的才氣看得很明白:華人能夠帶來大量中國商船,帶來繁華的貿易:並且,印尼本地的華人節製了胡椒貿易的渠道,荷蘭人必須依托華人來擴大貿易。同時,大量能刻苦、無能活的華人,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辟殖民地的首要勞動力。

“那倒不必,去吧!”陸延揮了揮手。

納土納群島位於馬來半島和加裡曼丹島之間的海疆,由272個島構成。早在漢朝之前,中國漁民便已經發明納土納群島,並將其定名為“漲海崎頭”。

巴達維亞港口一片繁忙,荷蘭人作著戰前的籌辦。

由此可見,早在宋朝時,納土納群島便已經在充當“南海流派”的角色。並且,也恰是在宋朝,中國移民開端達到納土納群島定居、出產,並與大陸來往密切。

炮彈、火藥、槍械,藥品、食品和水,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貨。各種口音和說話稠濁在一起,亂的如同一鍋粥,但在這此中又有著它奇特的次序。

在鄭和七下西洋的過程中,納土納群島無疑扮演著首要的感化,並在實際上成為中國的國土。以是比及明宣宗停止下西洋奇蹟後,官員向朝廷奏報是否需求放棄“石塘嶼”時,天子考慮到該地是南海首要流派,便做出否定的答覆,親身下旨曉諭該地百姓放心駐守,免除他們的賦稅,並將該地改名為“安不納”(即凡住留該島的,都永久不納賦稅)。

庫恩想儘體例從萬丹蘇丹國以及爪哇各地招攬華人,耐久處置中國胡椒貿易的華商連續被吸引到了巴達維亞,他們充當了荷蘭人的承包商和包稅人,賣力從中國招募前來建城的勞工和技術人,並且還為巴達維亞的房屋和城牆扶植供應磚瓦和木料,同時參與扶植的工人也有多量華人。